中国上月通胀回升,不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创下逾七年以来最大跌幅。有分析认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头马车"乏力,中国经济实际上已步入通缩。
中国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在市场供应稳定下,通胀连续三个月放缓后首度回升。
今年五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0.2%,和预期一致,但环比跌幅扩大至0.2%。
受惠于食品供应充裕,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7%, 蛋类及猪肉价格下跌1.3%及2%,鲜菜跌幅3.4%。
不过,反映企业成本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八个月下降,同比下跌4.6%,跌幅是2016年2月以来最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说法,上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国内外市场需求偏弱,加上高基数均影响上游生产物价表现。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邱达生表示,疫情后,国际社会原本期望中国带动全球经济复苏,但事与愿违。
邱达生:“虽然说民间消费在去年比较低的基数下,有些增长。但是进口基本上从年初到现在都非常疲弱。出口方面,一月还不错,后来就慢慢整个疲软下来。整个复苏的情况并不好。”
毕业于山东大学的金融学者司令说,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头马车”,不仅出口陷于低迷,投资和消费也不容乐观。
司令:“全行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基本上没有什么赚钱的领域可以投资。即使有,也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就是只有一些国企,收到财政部和国资委的指使,才会这样去做,民企基本上是不可能在这些领域投资。投资接下来的增长将会非常疲软,甚至出现负增长。靠投资拉动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
中国今年首季经济曾出现起色,但司令说,赖以刺激经济的春节已过。现在是中国的消费淡季,内部需求疲软,工业产品内销受阻,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根本上不去。第二季经济增长前景黯淡。
司令:“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老百姓的)购买力还不如(把钱放)在银行里待着更好,还能够有一些利息。靠消费想要拉动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也不太现实。”
六大国有银行再度减息
6月8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六大中国国有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有分析认为,这有助于压低负债成本,也可能促使民众减少储蓄,刺激消费,预料中小型银行后续也将跟进。
不过, 台湾经济学者邱达生对此并不乐观,尤其是疫情导致中国老百姓收入锐减。
邱达生:“即便疫情后,民间消费有一些拉抬复苏,但是力道不强。过去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很多问题。去年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开始放松管制,可是中国的房市还是有供过于求的现象。”
近期中国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加上物价回落,引发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缩的议论。中国人民银行5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但金融学者司令估计,中国实际上已步入通缩。
司令:“支撑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企业,包括很多五百强企业,在没有起色的情况下,只能缩减生产规模。缩减生产规模而价格又上不去的话,接下来就会造成更多人失业,老百姓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恐怕工业生产者的产品需求会更加疲软,形成螺旋式通货紧缩。”
司令警告说,中国的通缩有可能逐步恶化,而且持续一段长时间。
记者:高锋 责编:陈美华、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