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升级,冲击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明显增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近日下发文件,允许地方专项债纳入重大项目资本金,推动基建投资,以稳定经济增长,但有评论却警告,地方债需要严格管制,担心政府反其道而行会引发金融危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强调要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六个部委周二(11日)发布,将持续督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以往专项债被视为债务性资金,最新政策却允许把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以及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
新措施一改近年压缩地方债政策
过去几年, 中央一直强调管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并把违规举债责任上升到“终身追责、责任倒查”。去年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
时事评论员金仲兵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压力巨大,中共中央的决定是迫于无奈。
金仲兵:“当下的经济增长严重不景气,加上中美贸易战的压力,经济增长乏力。这次放松对专项债的管制,目的是试图稳定经济增长,在当下没有其他更好的稳定经济增长方案之下,把这一块放开。调转车头180度大转弯的政策调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大陆有经济分析认为,新规定将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参与基建的积极性,以稳定经济增长,估计可以额外提供约1.5万亿货币供应。时事评论员金仲兵却表示,地方债的违约风险长期存在,担心放开专项债后,债务危机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使当局进退两难。
金仲兵:“地方债本身就是高度风险的债务平台,现在如果放开管制,可见风险会雪上加霜,所以这次确实是险招,未来有可能会进一步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的爆发。中国还有沉重的家庭债务危机,存在系统化债务危机,哪个点的爆发都会引发系统性的债务风险。”
除了专项债被视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曾表示,如果中美贸易恶化,中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空间应对,其中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财政及货币政策工具,都有很大空间进行调节。金仲兵却认为,这种说法旨在稳定市场信心,如果经济真正利好,当局不会贸然放松对地方债的管制。
记者:高锋 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