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热浪威胁华北粮仓

华北平原是提供中国14亿人口粮食的重要来源。美国有研究警告,受到碳排量等因素影响,到本世纪末华北平原可能遭受致命热浪袭击,成为不适宜居住以至耕种的地区,但有中国学者对报告内容有保留。

摄氏30多度高温下务农的滋味,香港学者陈顺馨有深切体会。

陈顺馨:要准备肥料,要除草,很多很多的工作都需要体力劳动。最自然的耕种方式一定是体力劳动才能完成的。如果要在35,36度高温下劳动,一方面是流汗,会流失盐分和水分,如果没有很好的休息,不光会很累,还会中暑。

全球暖化对农业的冲击成为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课题。专家利用气候模型作预测,认为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带来的潮湿热浪,将使得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在2070年变得不宜居住。

研究人员指出,一旦气温达到湿球温度(wet bulb temperature),即摄氏35度,空气将变得湿热难耐,人体无法排汗降温,健康人士将无法在户外待超过6个小时,并警告,如果情况不改善,2070年至2100年,华北地区将多次达到这个湿球温度。

数字显示,目前华北地区有4亿人口是农民,需要长期在户外耕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批评麻省理工的报告危言耸听。

牛凤瑞:35度的平均气温是全天的平均气温吗?人类在户外进行农业生产劳动,他可以进行时间的调整和选择。譬如一早一晚多干,太阳上来了,我们就回家了,下午我们再上。这是农民的智慧。 农业技术的进步也提高我们的农业劳动效益,比如现在中国华北的农民,农业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过去需要强体力付出的劳动环节,现在都用机械化替代。

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中原”发起人崔晟指出 ,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需要正视麻省理工专家的警告。

崔晟:机械化代替了人,农民会否中暑,这些都是小的方面,但是热浪肯定会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影响。肯定会转移到社会矛盾上去。譬如我们家很想开空调,我又舍不得,我的生活条件还算好。大量的工人,农民他们怎么办,包括警察、公务员,他们都在热浪中生活。包括高温下疾病,垃圾处理,这是一个系统化的东西。

他呼吁当局未雨绸缪,否则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特约记者:高锋/责编:胡力汉/嘉远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