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中国企业的力度再次升级。针对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及中芯国际等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的最新措施,有学者认为,美方此举可能与中海油在南海主权争议海域开采石油有关。
新一轮金融制裁波及石油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中国最大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际工程谘询公司。美国国防部周五(4日)发布新闻稿,坚决对抗“中国解放军与民用企业融合的发展战略”。新闻稿又提到,这些看来是中国的民间企业,实际由中国官方操控,解放军透过这些所谓的民间企业、大学和研究计划获得资金和专业知识、发展先进科技,从而达到解放军现代化。
列入“黑名单”的中海油,与中石油以及中石化合称所谓中国“三桶油”,是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但论海上钻探原油和天然气开发,中海油的业务比其他两间公司规模更大,资产分布遍及亚洲、美洲、大洋洲,以至北极等地。其中,中海油在与越南有争议的南海海域钻探原油。
美国克林信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徐家健接受本台采访时认为,美国国防部盯上中海油,主要向市场释出信号:中海油业务触及国际敏感议题。
徐家健说:“这次受制裁的都是中国国企,美国并不是所有国企都制裁,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同中国军方有关才受制裁。但实际上中海油当然不会承认,只称自己做勘探石油,不知是否美国掌握特殊情报。因为中国也有另外两间石油巨企,可能中海油在敏感的地方钻探,可让市场联想到,美国选择中海油不是从牟利角度出发,有政治含意,在哪些地方勘探,令市场有这个猜想。”
徐家健又说,要看美国会否进一步制裁,而且制裁手段如何,才可估计制裁对石油公司业务的实际影响。
美国或会进一步制裁其他中国石油企业
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英国全球风险谘询公司梅普尔克罗夫特(Verisk Maplecroft)高级亚洲事务分析员余家豪认为,制裁中海油可能只是针对中国石油业的第一步,美国的目的是针对中国能源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获取资源的能力。
余家豪说:“美国和西方国家针对其他能源公司的个案不止一次,之前也针对过俄罗斯。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他们希望打压这些公司参与全球能源市场或资源市场的能力,结果相当明显。地缘政治上影响有多大,暂时很难立刻看见中断某些东西,暂停生意,或者改变政治经济模式,很难会在半年或一年内看见,但若时间久了,美国这种将公司列入黑名单的做法慢慢发酵,继续扩大,资金或财务上的影响便会慢慢出来。”

学者 : 中芯国际会否受打击取决于来届政府态度
同样被美国列入黑名单的中芯国际,会为该公司带来多大麻烦呢?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表示,法案本身并没有直接列出打击手段,因此纳入名单的企业不会直接受到美国行政或立法当局制裁。
许桢:“目前除了长线投资者信心动摇,可能造成股价波动之外,对他们眼前的发展没有看到造成很直接的冲击。但是中芯国际跟美国的企业还是非常非常紧密的,美国不管是从技术还是市场也好,对中芯国际还是比较重要。下一波他们接订单会否受到影响,甚至局限了它们企业的扩张呢?”
美国总统如认为与解放军相关企业对美方国家安全不利,可引用国防授权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宣布实施制裁,包括限制本国或外国资金向这些企业注资,并冻结它们在美国境内的资产。
许桢说,中芯国际会否受到制裁或者受到怎样的制裁,关键在于美国总统。
许桢:“如果特朗普不采取行动的话,之后拜登接任了,他再去向中芯采取行动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除非当时真的有很确凿的证据说,中芯国际直接跟解放军有非常敏感的往来。中芯国际产业规模非常大,但是技术水平只处于中档,这谈不上什么制裁不制裁。”
美国国防部这次行动是根据1999年财政年度中《国防授权法》第1237条规定,列出解放军拥有或控制的企业清单。今年6月,美国国防部首度编列“黑名单”,华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企业上月已被列入“黑名单”当中。
记者高锋、陈骏豪 责编胡力汉、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