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首超九百万 中国鼓励当个体户

0:00 / 0:00

中国高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九百万人,而一年前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削减的不少就业岗位至今仍未补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近日发布通知,明文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的就业模式。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通知,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909万人,鉴于“国内外环境和疫情变化”有不确定性,促进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通知首先强调,企业就业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中小微企业也应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当局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国有企业扩招毕业生,并开拓重大战略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

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除了这些传统就业领域,通知还特别指出各地要引导扶持创业创新,积极支持“有意愿、有潜能”的毕业生投身创业创新,支持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非全日制就业和平台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退休教授、社会学家周孝正说,人社部鼓励大学生创业实际上就是一场“政治秀”。

“至于说大学生能不能就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这不就是底下的小官在骗大官嘛。既然你让我解决就业问题,我就给你出招啊,比如鼓励个体户、地摊经济等等。用中国的俗话来讲,这种政策叫‘顾头不顾腚’。”

考虑到当前中国的产业发展需求,上述通知还提出,各地要深入实施“百万青年技能培训活动”,增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岗位培训,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培训项目。

不过,中国人社部近期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72个“最缺工”职业与生产制造、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有关,只有19个与专业技术有关。这意味着,中国传统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用人缺口,但这些行业的薪资通常比新兴产业低得多,这也导致中国劳动力供需结构性失衡。

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1.6%,这表明进入高校学习的中国高校学龄人口已经过半,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上升到普及化阶段。十年前,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而教育部预测,明年中国毕业生人数将突破一千万。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结构性问题?(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结构性问题?(自由亚洲电台制图)

就业难是结构性问题?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导致的就业问题已经引发不少业内人士的警觉。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一年前就发文说,大学生就业已经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他表示,中国经济逐渐放缓、中小企业税负过重、用人成本升高、高学历人数不断增加等原因让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分析说,政府鼓励零工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他就业途径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了。

“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太好,而国企解决不了就业问题,只能帮助有关系的人就业。当公务员更难,因为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都是百里挑一,所以当局只能让你自己解决问题。”

为了“稳就业”,北京当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扩招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参军入伍、开展大规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等等。但人社部部长张纪南上月底表示,国内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他说,制造业、服务业的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再加上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这都给今年就业增加了风险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近日发布的通知还提到,各地要将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全面纳入实名服务,确保“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通知要求各地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与毕业生逐一进行联系,了解其就业需求,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培训见习等服务。

贺江兵认为,待业毕业生实名制显然有维稳目的。

“这也对维护社会稳定有一定帮助,因为如果一个人找不到工作,他就极其容易闹事,比如聚众、打架斗殴等等,造成社会不稳定。当局要求他们实名登记,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对于这一点,当局似乎并不掩饰。这份通知明确表示,各地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层层压实就业促进、失业管理主体责任。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家傲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