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日前宣布,马云将不再控制君瀚和君澳持有的蚂蚁集团多数投票权,也意味着马云不再是实际控制人。与此同时,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有关针对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的“整改已经基本完成”的言论,引发舆论关注。
蚂蚁集团公告指出:“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行调整,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各股东都不会单独或共同在蚂蚁集团股东大会具有控制权,也不会再有任何股东提名的董事人数在董事会过半数的情形。”
据报道,调整前马云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可以通过云铂投资公司控制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3.46%股份的表决权;调整完成后,马云表决权调整到6.2%。
根据公告,创办人马云等人终止在云铂投资层面的一致行动关系,而包括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在内的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所持有的蚂蚁集团股份表决权,且“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
“表面上马云失去对蚂蚁金服的控制,事实上没那么简单。”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接受本台采访时进一步分析道,原来是一致行动人股权过半,表面上打散了,把一致行动人取消,实际上还是原来的架构与股份。他说,“马云现在给当局面子,表面上国企成为第一大股东。事实上,结构、股权没变化,阿里系那群人还是第一大股东。”
资深媒体人王剑则对本台分析,马云过去之所以能控制蚂蚁集团,是因为有一致行动协议。但协议取消后,就算股权架构没变,马云已无法行使这两家公司持有股权的投票权:“股权没变,但是投票权变了。对马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股权而是控制权。这是结构性调整,不是股权调整、权益上改变。”王剑补充说道。
蚂蚁上市受挫
马云在2014年将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事业体分拆成立蚂蚁金服,2020年更名为蚂蚁集团。2020年时,蚂蚁集团原本计划以350亿美元在上海、香港两地于同年11月5日上市,但突遭中国监管部门喊停,并要求其进行业务整改。
经济观察网指出,蚂蚁集团调整股东上层结构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又一举措,既是回应金融监管层近年实施的头部网络金融平台整改工作,也进一步扫除上市障碍,“乐观估计今年下半年有望成功上市。”
但蚂蚁集团回应表示,该公司目前仍专注于整改和业务升级,没有启动上市的计划。根据中国股市规定,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后必须等待三年才能上市,在上海的STAR市场等待时间为两年,香港则为一年。
贺江兵解读,“过去蚂蚁集团是‘权贵企业’,但目前允许国资进入必然要上市,不上市国资也亏损。”
重庆银保监局在去年底,同意蚂蚁消金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加至185亿元的申请。
整改进入尾声?
除了蚂蚁集团外,过去两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对腾讯、京东金融、滴滴金融等14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并提出金融业务整改要求。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然而他预留伏笔说道,“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整改结束?)大致上完成,但是还有些收尾工作,这话留有余地。(还不算结束?)当然不算。”王剑解释,“支付宝”被中国理解成基础设施,怎能落到私人手里。他还点名,“接下来腾讯很危险,不光是马云,双马(马云、马化腾)都有问题。”
贺江兵表示,中国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亲儿子”,民营企业则不是。一旦有人动到商业银行的利益,人民银行肯定会出手。
马云是中国民企的借镜
博主“股市刀锋” 写道,回顾当年马云的外滩演讲,一场游戏一场梦,鼓励民企,鼓励平台型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底线是不能碰金融。因为金融关乎宏观经济全局,还是要掌控在国家手里。”
近期有媒体报道,马云在日本以视频方式参加中国乡村教师的见面会时表示,“在新的2023年希望尽快和大家线下见面。”
王剑认为,马云的阿里巴巴曾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当局先让他离开阿里巴巴,再交出蚂蚁集团控制权,他才好不容易跑到日本定居,想不出回中国的理由。王剑提醒在中国经营的民营企业,做得最好是这个下场,没那么好的下场应该更惨。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