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安居集团(深安居)公众号8月7日发文,将开展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开启市场认定的"以购代建"模式。这能消化中国的房屋库存吗?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深安居微信公众号通告指出,为构建“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双方自愿原则,深安居向深圳市域征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项目。房源主力户型面积满足保障性住房户型、面积(65平方米以下)要求。
针对这个做法,旅美经济学家程晓农对本台表示,“没有什么帮助,道理很简单,银行直接收购就好了。”,他解释,国企没有闲置的资金,政府要求银行把钱借给国企收购,帮政府解困,挽救房地产泡沫。“这个做法,只是为了让房地产公司不要倒掉,因为中国现在有个说法,今年会有大概四五成的建商会倒掉,就是从疫情结束撑到现在,建商基本上都撑不下去了。”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70城房价显示,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9%,广州和深圳跌幅分别为12.4%和9.5%。
程晓农指出,房子落到深安居手里,能不能如愿卖掉,非常不靠谱。因为现在深圳缺的是就业机会,而不是太多人手里拿现钱,想要买更多的房子。因为买保障房的购屋者都是收入有限,而这群消费者现在正是就业最困难时,很多人可能已经都失业,现在怎么会想着要买房。长期以来,广东活跃靠的是对外通商,大清时期对南洋通商,广东产生了很多富人;80年代,广东靠近香港,利用香港对外通商又开始发达起来,而目前深圳、广州衰退,就是中国经济萧条的缩影。
“现在这样的大环境没有了,香港现在还靠深圳养活。所以广东财源实际上是断掉,外资又撤离,广东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广东的商界相当的悲观,前景一片黯淡。”他说。
据深圳市国资委官网介绍,深安居在2016年6月30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是深圳市属国有独资企业和保障性住房专营机构。
截至2023年底,集团总资产1965亿元,累计建设项目113个(已竣工43个),总建筑面积1677万平方米,涉及房源13.3万套;累计筹建保障性住房28.2万套,累计供应12.2万套,约占深圳全市同期总量1/3。
人行3000亿贷款杯水车薪?
自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后,5月中国央行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宅再贷款,支持地方国营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一位龙头房企市场研究部的人士表示,如果市场价已经到了5折或以下才能出货,这种城市即便有大量存量商品房可以收,官方与企业也会相对谨慎。
文章指出,收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存量规模,但能否带动市场情绪仍待观察。这其中,房企主要关注的是,整体的收购规模仍然较小。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余额为121亿元。
彭博指出,野村证券曾估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预售的烂尾楼数目约2000万套,光是中国恒大就有将近200万业主还没有交屋。
中国收购商品房恐陷流动危机
时事评论人士陈破空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增长
建立在所谓基础建设,其中房地产成了恶性循环。房地产商从政府低价拿到地,建商品房高价卖给民众,房产炒得高,房地产成为民众保值的手段,房地产垮了两败俱伤。
他表示,“政府收购商品房,与上层极左路线相关。这种极左路线就是搞所谓社会主义、搞所谓公有制、一大二公。宏观上来看,与经济学原理也是相悖,因为你不是通过市场经济去刺激经济。”
陈破空指出,西方国家也提供低收入户福利房,但这是在政府的预算安排下,有额度、且根据人口收入水平的合理安排;相较之下,中共是为了拯救房地产市场或者是为了某种政治目标去做。中国中央政府很早就要求地方政府收购,只是地方政府因为没钱所以没有动静。
陈破空:“如果很多的商品房卖不出去了,将来会形成恶性循环,又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真的有那么多人可以住进保障房吗?政府拿这些房子怎么办?中国经济进一步可能就停滞在那里,因为这些房子没有在市场流转的话,最后有可能不仅是政府的经济负担,也可能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
房地产营销顾问“水天一剑”在“国家大规模回购商品房,是救市,还是最后的晚餐?”的文章中指出,近几年,中国政府为救市出台一轮又一轮新政。中原数据显示,2021年楼市调控高达651次,2023年,中央及地方共计出台房地产政策700余条,2024年至今,至少52个城市推出“以旧换新”相关政策。
文章反问,一场轰轰烈烈的房地产运动成为政府大包大揽,自演自导,从拍地、拿地、建房、卖房、回购,留下的是政府、城投、央国企、政府身影,完成一个轮回。“中间居然没有消费者,也就是购房者影子,这样的市场,这样的经济还能维持下去多久?”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李亚千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