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只出现芯片危机,新华社主办半月刊《半月谈》8日发表文章,提出中国现时“洋种子依赖症”流行,一旦所谓的“农业芯片-种子”被卡脖子,中国隐藏“断种”风险。台湾学者分析,中国大豆和玉米若遭到控制,第一个受影响的不是人,而是家畜跟家禽。
根据《半月谈》文章《国产种子被卡脖子, ‘卡’ 在哪?》中援引的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能实现100%自给。
文章提及,中国种业短板和弱项也不少。黑龙江省克山县素有“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但是克山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6万亩,大西洋品种约占一半。
而玉米也是中国比较薄弱的领域。美国杜邦集团旗下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10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此外,中国的辣椒、洋葱、胡萝卜、番茄、西兰花等,不少都依靠洋种育成。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指,中国2019年蔬菜种子进口额达2.24亿美元,占种子进口额的一半以上。
台湾农业专家:中国使用基因改造的种子
台湾南华大学荣誉教授陈世雄,曾在台湾中兴大学推广有机农业及有机校园十余年。陈世雄告诉本台,虽然中国号称“水稻”自给率100%,但是中国使用的是基因改造、杂交后的种子,所以产量很高。但是那个米的黏性不够、味道不好吃。台湾吃的米是日本种,中国的则是印度种。台湾的法令则规定不能种植基改作物。
陈世雄:“我曾经有一年在首尔参加世界粮食会议,当时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演讲时曾说,我们中国只有世界8%的耕地,却要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所以必须吃基因改造的食物。很多科学家在反对基改的东西,但是没有用,因为他们活命要紧。”
中国种子“卡”脖危机 首当其冲家禽、家畜
《半月谈》的文章从5个方面分析种子“卡”脖危机,包括原创性种质相对稀缺;资源精准鉴定能力弱;现有种质资源保护不够;基因挖掘能力弱,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部分品种育种研发水平低。
文章指,种业的竞争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战争。如果国外出现极端断供情况,虽然不会“一卡就死”,但确实会影响中国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
陈世雄直指,有人说芯片是护国神山,其实农业才是护国神山,有些品项一旦被断源,有些农业就起不来。“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把农业当作护国神山,芯片可能有段时间优势不再、技术被学走,可是农业是永远的护国神山,种子当然是国家的命脉。”
陈世雄表示,中国当初太依赖台湾。陈世雄也曾在中兴大学执教时,被福建农科院聘请去当特聘研究员。他说,早期台商到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岛,把技术、品种带去,很多专业的栽培技术都是台湾去的。中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几乎99%都是台湾跨海协助,也就是台湾提供资金、人力、技术、品种、技术专利。“把他们养好了,现在恩将仇报来打击台湾的农民。”
《水果政治学》作者、策略顾问执行长焦钧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水果蔬菜有很多可替代性跟非必要性,但是热量来源一定是淀粉、碳水化合物,来自于五谷杂粮作物。如果中国稻米可以自给,但是玉米跟大豆看起来是有被控制的可能性。
焦钧:“玉米、大豆的影响在于畜牧业,就是猪跟鸡没有东西吃,动物性蛋白质来源会出现严重问题,如果把所有事情极大化,用推演的方式,把种源锁起来,中国一夕之间买不到,第一个影响的不是人,而是家畜跟家禽。”
焦钧也分析所谓的农业“卡”脖危机,中国一定会有所准备,不可能傻乎乎让这件事情发生。这样的(种子)制裁也不会今天做,明天就发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20年发表的报告指出,在2025年前,中国粮食将出现 1.3 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且三大主粮缺口将达 2,500 万吨。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申铧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