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媒体《日经亚洲》报导,日本钢铁龙头“日本制铁”决定结束与中国“宝山钢铁”长达半世纪的合作关系。消息一出,邓小平当年访日要求日铁在中国复制一个日铁的画面被广传。有分析指,日铁与宝钢决裂于侵害专利的诉讼案,最终因地缘政治、战略风险等因素决定拆伙。
“日本制铁”2004年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宝山钢铁”成立合资公司,制造、贩售汽车用钢板。双方合资契约下月到期,日铁宣布不再续约,将把50%合资股份以360亿日圆价格出售宝山钢铁,20年合资关系宣告结束,中央社报导日铁在中国钢材产能将减少七成。
日铁与宝钢拆伙消息一出,宝钢股价下挫。中媒解读,日铁主要客户丰田、日产和本田等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销量逐年下滑。但事实上双方裂痕追溯至3年前,日铁指控宝钢侵犯其电磁钢板专利权。
学者:日铁与宝钢针对专利诉讼埋下分裂远因
在台湾,国策研究院资深顾问陈文甲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就说:“这场诉讼揭示了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矛盾,而日铁指控宝钢侵犯其钢铁生产技术专利,这不仅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也暴露了技术合作中的潜在风险。此外,专利纠纷反映出日铁在技术保护和市场竞争中的强硬立场,这是促使其考虑停止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

陈文甲另指,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激烈,对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合作产生结构性的改变。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当然在中美之间面临压力。“日本需要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以避免在两国对立中受到牵连。如此背景下使得日铁在中国的业务战略必须进行停止,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必需作出‘产业韧性化’的战略性决定。”
旅美资深时政评论员郑旭光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形容:“天下没有不散筵席,此一时彼一时”。他认为,日铁撤资,与地缘政治、避开战略风险有关。“一个企业足够大,在国外活动必然有你这个国家、政府的影子。就像韩国的三星、中国的华为。”
日铁当年助中国奠基现代化钢铁业 如今日本视中国为威胁
郑旭光强调:“现在日本已经把中国视为日本立国以来最大挑战和威胁。在大政治背景下,企业家是没有长久心的。当然眼下有困难,比如日资汽车厂在中国的销售递减,这合作项目主要客户在递减。另一个从中国的追赶国家是印度,日本的盟国又是美国,从日铁角度,它会向美国、向印度投资,要收购美国钢铁,作为一种战略风险的对冲,就是对中国长期前景有一种愈来愈清晰的不安。大企业做决策跟国家战略一定有关联。”
日本协助中国打造现代化钢铁厂近半世纪。近日因日铁宣告退出与宝钢的合资公司,网上流传央视纪录片,呈现当年日铁协助宝钢成立的过程。1978年10月,中国宣布改革开放前两个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考察日本千叶县君津制铁所,当看到全自动化车间,就问陪同的新日铁公司董事长稻山嘉宽说:“能不能帮中国建设一个一样好的钢铁厂?”随即得到“当然可以”的答覆。

日铁在中国复制 因为当年邓小平的一句话
邓小平担心日本人只建钢铁厂,不转移技术和管理经验,还特别加了一句说:“如果学生做不好,说明老师没教好”。
两个月后,日铁兑现承诺,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破土动工。
日本当时派遣一万名人员赴中打造中国钢铁产业。除了部份设备技术从联邦德国引进,宝钢全部委托日本新日铁公司设计,复制几近相同现代化钢铁企业模样,央视形容是建国以来引进技术项目最多、范围最广、水平最先进的特大工程。
二战后,日本在42年间,花费3.65万亿日圆,投入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宝钢主要建设基金就是来自ODA贷款。此外,中国过去知名的鞍山钢铁厂,也是源自日本占领时期的南满州铁道主导建设的鞍山钢铁厂。外界形容,没有日本,就没有中国今日现代钢铁产业。
状况外中国网民 再挑起中日敏感神经
对日铁与宝钢分道扬镳,有中国网民挑起民族主义敏感神经说:“那不挺好吗”、“居然和小日本合资”、“汉奸真多”、“战狼:别让日本人跑了。不过也有知情网民说:“当时是请来的”、“撑面子的走了,我看谁开始不要脸谁开始背锅”。
陈文甲指出,二战后,中日重建经济,促进双边多领域合作。“日铁向中国提供先进的高炉技术,对于宝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转让不仅提升了宝钢的生产能力,也象征着中日经济合作的深化。一如山崎丰子小说《大地之子》的创作灵感,讲述中日在战后重建期间的友好交流和合作,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2004年,日铁与宝钢成立合资企业,标志着两国钢铁业合作进新的阶段。郑旭光分析,最初,日本对中国亲善的行为,是整个西方世界的战略需要、要“联中抗苏”。日本对中国所谓政府间的援助,说是不附带条件,实际上都会透过其他方面体现出来。日本在中国销售商品、设厂、采购、贸易互利,若不帮对方设立先进基础设施,跟对方贸易基础是低层次的,就像当年美国在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不过郑旭光也提到,在中国要转移国内矛盾、树立敌人时,日本首当其冲,中国政府不知有意无意,时不时纵容、挑动反日情绪。
综合报导,日铁在还是新日铁的时代,粗钢的产能曾居全球之冠,1970年代是日中经济合作支柱,现在则落后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总部在荷兰的米塔尔钢铁公司、中国鞍山钢铁集团之后,退居全球第4名。
日铁随国家政策和电动车全球化 调整战略布局
郑旭光说:“后冷战秩序在转化的一个大背景下的决策,一方面企业在中国收益递减,需要把资本转向更有利可图的地方。另方面中国地缘政治的变化和内部政治的变化,中国在走向和美国、欧洲关系紧张的方向,这样实际上带来一个不安定感和企业对长远投资的没有决心。”
陈文甲也说,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车转型,对钢铁行业提出新的要求。电动车需要更加轻量化和高强度的材料。日铁必须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上进行战略调整,与宝钢结束合作,能够使日铁集中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和风险管理。
记者:夏小华 责编:许书婷、李亚千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