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工作,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中国两会即将召开,专项立法能否奏效?有分析指出,政策"朝令夕改"无法挽回丧失的信心。
据中共党媒新华社本周三(2月21日)报道,中国司法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以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法制保障。
报道还指,司法部、发改委、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相关立法座谈会传达了明确信息,本次立法工作旨在“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适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然而,在中国即将召开两会之前,加快相关专项立法,真的能挽回民营企业的信心吗?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民营经济遭到政策的长期打压,通过专项立法来补救政策的缺陷并不能挽回民营经济的信心。
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诚心诚意的,这种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打压民营经济几年之后,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它(中国)已经看到目前的经济形势非常糟糕,知道自己之前做过头了、做错了,但没有办法回到从前了。”
夏业良进一步分析说,不仅是本国民营企业家对政策的连贯性没有信心,外国投资者也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任。他提到,中国头部教培机构新东方在遭受政策打压后,经历了沉痛的转型。但近期中国当局又再次进行政策转向,从打压变成扶持教培行业。
他说:“没有基本的法制保障,所以谁都不敢继续投资和经营。这种朝三暮四、颠倒黑白、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让大家对中国的政府及法制环境没有任何信任可言。”
本台曾报道,随着中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民营经济在遭到长期打压后,再被当局视为是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国当局近期亦推出一系列鼓励措施,包括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八部门推出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二十五条具体举措等。
但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认为,对民营企业家而言,并不需要通过专项立法来获得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关键在于落实各项基本法律,变人治为真正的法治。
“最重要的法就是普通法,比如说私人财产不可侵犯。民营企业家为什么没有信心?我干完了最后被你抢走了,或者我干完了被周围的人偷走了,我知识产权不受保护,我还能有信心吗?”他说:“中国的企业家根本用不着搞这法那法,好好把现有法律落实到实处,把政府无限膨胀的权力关回笼子里,这些企业家就阿弥陀佛了。”
记者:经纬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