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年疫情防控政策影响的广交会近期终于恢复线下活动。然而场馆遇冷、交易减少,昭示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疲软。有专家分析说,今年三月中国进出口总额激增是受防控解封影响,中国制造商在追赶去年拖延的订单,但这个红利将很快耗尽。
4月15日,作为中国出口市场风向标的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拉开帷幕。外界原本以为受清零防疫政策影响三年未举办的广交会将热闹非凡,可据网传信息显示,场馆内的冷清气氛昭示了经济的疲软。
在一则网传的视频中,一位女士表示,“今天第一天,乍一看人流还算不错,老外大约占10%左右。今天拿了8张老外的名片,还是匆匆而来匆匆离开的那种,没有正儿八经坐下来细谈的客户。”该女士说,这届广交会比以往惨淡太多。
上周四,中国海关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同比增长8.4%,进口同比增长0.2%。官方分析认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开局稳中向好。
但路透社报道指出, 中国3月份出口意外激增,反映了制造商正在追赶去年因疫情防控措施拖累而积压的订单,而不是新的经济增长。此外,美国和欧洲的借贷成本急剧上升打击了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市场学教授谢田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分析说,3月中国出口数据向好不具有长期性。
“传统的出口市场,欧洲和美国,现在全面地、大幅度地萎缩,我们看到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向俄罗斯和东南亚。”他说:“高端制造业出口中国又上不去,技术上被美国封锁,中低端制造业工厂开始离开中国,使得整个产业空洞化、经济空洞化。”
谢田认为,上述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中国将很快吃尽疫情解封后订单激增的红利。
全球经济疲软导致订单下降,中国制造商不得不考虑转为保守的营商策略,例如减少投资,缩减人力成本。
一位生产圣诞灯具的制造商告诉路透社,今年的订单量较去年同比下降了30%。
“去年底困难来自物流和生产中断,但当地政府帮助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是内部问题。现在我们有外部问题,我们无法解决。”这位制造商表示,俄乌战争带动电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导致他的产品国际需求缩紧。
还有其他制造商表示,受订单下降影响,今年工人在周末加班赶工的情况减少,甚至企业还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鉴于需求疲软,制造商并不考虑在今年加大投资以改善生产线。
长年观察中国变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曼(Thomas Friedman)近日撰文称,美中两国正在争先恐后地争取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以重塑有利于自身的21世纪的规则。他提到,中国掩盖新冠病毒起源、迫害新疆少数民族、镇压香港民主、威胁台海稳定、讨好普京,这一切都使得中国丧失美国的信任,表现在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的贸易脱钩趋势。
旅美经济学者秦伟平告诉本台,中国需要加大外交力度已取得欧盟等主要出口市场的信任,制造商还需要加大研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仅依赖低廉的成本优势,这些都非“一日之功”。
他说:“今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应该会持续下滑。我也不认为中国政府会有很大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
中国政府将于本周二(4月18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路透社近日援引专家的分析报道称,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预测会达4%,全年经济增速可能达到5.4%,超过政府设定的5%的预期值。
路透社援引近期的经济数据分析说,消费、服务和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复苏,但复苏力度不够强劲。中国招商证券分析师张一平告诉路透社,严苛的清零防疫政策的终结正在产生拉动经济增长的红利,包括出口增长超过预期。
总之,中国当前的贸易环境依然充满挑战,中国制造商不得不面对全球经济疲软、成本上升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压力。
记者: 经纬 责编:安克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