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公报强调宏伟政策目标 缺乏执行细节难重振信心

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本周四落下帷幕。专家分析会议公报认为,中国发展进入"原地踏步",而地方债务沉重、内需不振等问题仍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二十届三中全会)本周四(7月18日)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作为中共惯例,历届三中全会均会为接下来五至十年的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在本届三中全会前,外界寄希望于中共聚焦税改等真正惠及民生的议题。

不过,从本届三中全会的结果来看,路透社报道指,中国只是重申了宏伟的政策目标,包括实现工业现代化、扩大内需、抑制债务和房地产行业风险,但并未提供具体的实施细节。

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亦表示,海内外对此次三中全会的期望过高,此次公报是新旧口号的组合,政策属于“原地踏步”。

“中国国内和西方有一个相同的误解,就是他们有一个关于中共是强大政权的误解,所以他们认为所有问题只要中共下决心就一定能解决。”他说:“假如中共心里很清楚那些问题都是解决不了的,那它会怎么做?那就不解决了,也不说了,也不承诺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硬要认为中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那本来就是个错误。”

在中共党媒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北京希望改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收入分配制度,并引入土地、税收、金融体系改革,然而这些承诺早在过去十年的其它中共官方文件中就已经提出。

新华社周四发布的本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要求到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此次会议提出的改革任务。

2024年7月18日,北京街头的大屏幕播出中共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新闻。(路透社)
2024年7月18日,北京街头的大屏幕播出中共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新闻。(路透社)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结果显示,中国政策制定和经济增长模式将延续,而非发生如刺激内需促增长的转变,全球市场对此次会议反应冷淡。有分析人士透露,初步公报中很少有乐观解读的余地。

在这份全会公报中,“改革”一词出现了五十余次。程晓农说,改革的最低限度是“除旧布新”,而中国现在连国家安全都在改革的框架下,改革变成了空洞的字眼。

路透社指,周四的公报重申了扩大内需,但未提供执行细节,目前也仍不清楚北京打算如何在推行生产导向型政策的同时,又刺激消费需求,但公报再次强调了中国对“新质生产力”的追求。公报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公报中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强调市场经济发挥决定性作用不同,此次会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不过,这承诺能重新赢得民众和投资者信心吗?

旅美前上海民营企业家胡力任告诉本台,民营企业家、投资者这些群体无法乐观解读此次三中全会释放的讯号。因为在公报中,“民营经济”字眼没有出现过一次。他说,此次会议结果昭示着中国朝着集权化、军事化、朝鲜化方向发展。

“我感觉三中全会的公报(显示政策)整体收紧了。在整个公报内容当中,几乎很少提起国际化。提到了‘一带一路’,也是忽略带过了。现在习近平非常明白,国际化这条路已经死了。”他说:“连共产党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经济,未来的五到十年,主要依靠‘内卷’。将来的经济可能会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

记者:经纬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