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针对"三农"工作作出指示,其中提到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到底什么是"千万工程"经验?它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能有任何帮助吗?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12月20日报道,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
报道中说,习近平指出,2023年,中共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他还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报道指,习近平要求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旅美时事评论员陈破空告诉本台,这个“千万工程”听上去就很空洞,“与其说是真的关心农业,谈三农问题,不如说借机要塑造他自己。也就是说,在各行各业都要塑造所谓‘习近平思想’。”
习近平"千万工程"经验是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启动了所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提出用5年时间,从全省近四万个村庄中选择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近期,中国各地政府相继举行“千万工程”经验学习会议,探索推进所谓“和美乡村建设”和 “乡村全面振兴”等。
独立时评人郑旭光说,习近平当初在浙江做的这个“千万工程”只是个“面子工程”,而且浙江沿海当时相对富裕,但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他说:“2021年,中共宣传已经建成全面小康了,结果后来就强调要‘兜底民生’,就是大规模返贫嘛。你都已经返贫了,你还做什么这种全面小康示范村哪?你现在在城市钱都不够花,你怎么把钱拿到农村去?谁给你拿钱?”
新华社的报道还援引习近平的话说,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陈破空说,从习近平的讲话,并看不出对于“三农问题”有什么新的思路,或者实质性的举措: “这里面的政治宣传、突出他个人的意义更重。”
陈破空认为,中国当局几十年的城镇化、歧视农业政策和现在的对外关系全面崩坏,已导致现在中国粮食非常紧张。“今天他们讲农业取得大丰收,又是牢牢端住了饭碗,这些话外界都很难相信,反过来透露的是,中国农业恐怕出了大问题,因为中国各地都在囤积粮食。这让世界感到不安,究竟中国发生了什么。”
中国当前的"三农问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2023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不过,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完全不相信这一官方统计数字,认为这只是根据“党和政府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他说:”我只看中国的粮食进口怎么样。你只要中国还在进口玉米,那就是中国的粮食问题没解决。“
回溯历史,程晓农指出,中国农村在温家宝时代就已陷入所谓“三农问题”,而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务农的只剩下“3860部队”了,也就是只剩下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而年轻男性都到城市去打工了。
“现在,‘三农问题’依然存在,但是‘3860部队’变了。” 程晓农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凋零,凋零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就是农村凋零,就是整个农村现在你看不到多少活跃的农业经济活动人口”。
他指出,中国目前农业凋零,很多土地荒芜。教育导向问题,导致农民在消失。同时,官方的政策法律都在歧视农民,处于这种待遇状况下的农村孩子,都不想、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当农民。
“农民在消失、农业和农村的凋敝,都是同一件事情,人的问题—农村后继无人了。有人躺着等着吃,啃父母最后那点积蓄,但这些人不是农民,也不想当农民。一个没有农民的农村,这是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当然,习近平毫无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程晓农说。
在甘肃农村经营农场的张先生也告诉本台,中国的农业目前就处在断层状态:“50岁以下的劳动力非常少,非常缺。没有人来从事农业工作。50岁到60岁的劳动力,在现在的农村就是精干劳动力。” 他认为,当局目前所有的会议都无实质性内容,更无力解决面临的问题。
独立时评人郑旭光则直言: “习近平的想法很多,‘既要、还要、还要’,最后只能躺平吧,或者只能是忽悠,在报告上实现所谓的‘千万工程’。”
记者:凯迪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