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经济有药可治 打击异见绝非良方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25日发表该报首席中国记者魏玲灵的文章,文章说,中国正面临楼市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信心危机。而国家权力机构对批评者的打击让形势雪上加霜。

中国一家顶级智库的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日前受到调查,已被拘留并免职,据传此前他在一个私人聊天群中批评了习近平治理经济的方式。文章说,习近平治下的权力机构在抓捕领导人眼中的“反派”,以转移公众对经济困境的关注。

过去十年,朱恒鹏一直担任官方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他近期的遭遇是上述行动的最新案例。

本月满五十五岁的朱恒鹏于今年春天被拘,据传此前他在一个微信私人聊天群中发表了一些所谓不合时宜的言论,其中包括对中国疲软经济的评论,以及对习近平的含蓄批评。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援引一位中国官方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我们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是‘讲政治’”,即遵守政治路线。这位经济学家说,实际上这就意味着像他这样的经济学家必须正面评论经济,不能有消极言论。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过去几年,中国政府一直在描绘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并承诺支持遭受重创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创新引擎的民营部门。但官方没有什么具体行动,让外企和民企的老板们感到失望。

文章指出,除了压制批评声音之外,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数据的控制,限制投资者和分析人士获取对洞悉中国经济至关重要的信息。

所有这些旨在掩盖中国经济真实状况的努力,都只会导致中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失去公信力。官方对异见的打击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对知识分子和其他发声者的震慑,导致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公众信心危机。

事实上,许多中国人将如今的政治环境与毛泽东时代相提并论,那个时代几乎毫不容忍与这位“伟大舵手”意见相左的任何声音。

每当中国政府呼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以促进对中国经济的积极看法时,这种提法都会唤起人们对“毛泽东式”运动的糟糕回忆,包括当时官员们是如何在中央计划经济失败时掩盖坏消息的。

如今,中国经济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比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更重要。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已从不到1%上升到近20%。

文章说,许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现在需要中国政府拿出强有力的行动计划,以解决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地方政府和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的债务问题。许多人呼吁采取市场化解决方案,就像人称“朱老板”的前中国总理朱镕基采取的做法: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与资本主义的缩影华尔街展开合作,重组中国资不抵债的银行业。

如今,中国的经济问题仍有解决办法。而搞“猎巫行动”以压制批评声音肯定不是其中之一。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