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心脏支架陷入缺货潮的消息在互联网热传,有网络文章作者将矛头直接指向政府干预市场导致上述结果。本周一,中国官方迅速澄清称,“中选冠脉支架总体供应稳定”。有学者认为,当局所说的“总体供应稳定”是误导民众。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医院每年约有100万冠心病患者植入心脏支架。今年初,每个心脏支架均价从原来的10000多元降至700元。但有消息传出,最近半年多,各地医院陆续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前有支架但病人没钱做手术,现在大多数病人能做得起,但支架没了。
去年11月,中国首次实行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对象是心脏冠脉支架。毕业于医科大学的学者杨先生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政府集中采购心脏支架,把价格降到了700多元。而短短几个月之后,却出现了支架短缺,类似情况在中国医药行业屡见不鲜。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的医疗市场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体制,而在药品以及医疗耗材领域又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领域。”
计划经济扰乱市场又一例证
杨先生说,中国医疗进入市场化后,又不完全遵守市场规则:“遵循的是官僚资本垄断或寡头下的逻辑,在此过程中,又抬高了药品以及医疗耗材的支架。根本的问题在于,该进行市场化的领域没有市场化,该提供行政支持的地方又没有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及监管。”
近期,出自财经网的一篇文章题为《心脏支架困局:以前没钱做手术,现在有钱没支架》,剖析了心脏支架面临的三个困局。首先是,不仅小地方小医院没货,就是北京大医院也没货;不仅是某个型号没货,而是各种型号都缺货。文章称,另一方面在需求端,最明显的问题是支架价格的大幅下降,激发了一些原本不存在的需求。比如,原来可做可不做的支架手术,现在患者可能要求要做。
对此,财联社9月6日报道,当天中国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回应称,自2021年1月冠脉支架集采中选结果实施以来,总体上看,中选企业根据医疗机构需求量认真组织生产供应,各种型号的支架总体供应大于采购需求。
熟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行情的王正对本台说,心脏支架短缺情况确实存在。他说,新冠疫情发生后,心血管手术患者增加:“我有一个朋友打了两剂科兴疫苗之后,伴随着胸闷,心脏突然有针刺痛。心脏问题是供血的原因,所以疫苗也会造成血栓。中国选择的企业根据医院的需求量生产供应的(产品)叫做中选,可以看出进口的支架被弱化。我了解进口支架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只是在中国变成了很高。”
《中国心脏支架陷入缺货潮》一文写道,政府集采的量是根据去年使用总量的 70%计算所得,也就是去年中国心脏支架使用量是 150 万个,而政府集采统一采购的就是 107 万个。按照集采的规则,医院需求量的 80%必须要在中标品牌中选择,剩余的 20%医院可以自由选择品牌。然而,医院一般不会采购中标之外的品牌。
记者:乔龙 责编 胡力汉、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