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不撤关税的情况下,美中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方签约代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还没回到北京,在中国管制严格的互联网上,就已有网民形容他是“刘鸿章”,像当年李鸿章签《马关条约》般丧权辱国。第一阶段协议对中国真那么糟吗?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第二阶段协议要立刻展开谈判,但为何中国却又释出“以拖待变”的讯号?
音乐声伴随着华丽水晶吊灯照耀,刘鹤陪着特朗普走上白宫东厅舞台,4位中国高层官员15日站在台上,看着特朗普喜孜孜地讲述《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好,包括涵盖杜绝知识产权盗窃、强迫技术转移,以及更公平市场准入等问题。特朗普一人独讲超过半个小时,站着听讲的刘鹤,只能面无表情地听着特朗普数落中国各种不公平贸易作为。
特朗普还点名进入中国市场时,遭遇不公平对待的美国企业,告诉他们,面对中国,膝盖不能软。
特朗普:“波音公司,当你想要和中国合作或卖飞机给中国时,你再也不用牺牲自己(得来不易的科技研发成果了)。美国企业,你们听到吗?你们再也不用割舍放弃任何东西了,‘要强硬、要强硬’!不能再让强迫技术转移的事情发生了。”
对中国要强势,特朗普的坚持还表现在关税上。
他当着刘鹤的面说了不只一次,美国对中国约3700亿美元产品课征7.5%-25%的关税,“协议签署后继续存在”。
另外,对特朗普竞选连任有加分的,还在于中国承诺未来2年内,会向美国采购产品与服务,金额高达2000亿美元。
根据第一阶段协议文本,为确保 “迅速有效”履行协议,美中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办公室”机制。显然特朗普政府清楚知道,中国过去在兑现承诺上的信用不佳,而这一机制确保美国能在中国违反承诺时增加关税,中国还不能报复。
也难怪,就算中国官媒不断高调宣称,这是两国“互利双赢”的协议,还是有中国网民把刘鹤比成了“李鸿章”;更讥笑中国外交部曾说对美国打关税战“奉陪到底”的那股气势,怎么一下变成“赔钱”的“赔”,奉“赔”到底。
秦鹏:不止血 中国经济继续下行
独立中国经济评论人士秦鹏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因为中国没有本钱和美国撕破脸。
秦鹏:“这个条约肯定是不得不坐下来签的,因为贸易战现在继续打下去的话,产业都转移走了。中国的经济现在也遇到非常大的麻烦。”
回顾谈判历史,刘鹤当天也不畏言地说:“过去两年,双方在经贸领域遇到一些困难。我们的磋商,还几度遭遇挫折。”
最重大的挫折与转折,就在去年4月初。刘鹤当时在中国已被关税棒打1年的情况下,奉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命访美谈判,还进白宫面见特朗普,双方看似快达成共识;到了4月底,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还赴北京再次磋商。但5月6日凌晨,特朗普怒气冲冲的一则推文,宣布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上调至25%;并指责中国试图重新谈判,让他不能接受。
关税逼得外资出走,中国经济下滑,这些内、外压力下,直到去年底,北京才肯低头。
秦鹏在没有点名习近平的情况下说,中国内部的压力只有一个人真有决心,才能啃得动改革硬的骨头。
习近平身处利益集团 中国改革路曲折转弯难
秦鹏:“要克服来自内部利益集团的抗拒,这个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考验‘最高层的决心’。这种压力很可能来自两方面:一个是现有被触动利益的利益集团,他们会有些抗拒;第二个是现有官僚集团,因为他们在过去几年的反腐中,实际上没有得到好处,所以,大家都有意见,也都是处于‘消极怠工’状态。”
但他对第二阶段协议的谈判并不看好,就像第一阶段协议的7大项目,包括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农业、金融服务、汇率、扩大贸易与争端解决,就是没有触及中国国营企业的“补贴”。他说,这一块利益太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改革亡党、不改革亡国”的两难抉择。
曾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时代,担任白宫全国对外贸易委员会顾问的华盛顿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芮恩希(William Reinsch)提醒北京,要解放思想,把外来压力当作改革动力。
芮恩希:“我认为,美国要求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限制中国官方使用补贴政策来支持中国本土产业,以及对国营企业的特殊优惠。因为这不只是对外资企业的歧视,这也是对中国自身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对待。讽刺且让美国沮丧的是,我们提出建议希望中国要做的,是对中国自身经济好的事情,促进市场自由化,能带动经济成长,也能带来更稳定的市场导向体系。这些,都有助于缓和中国经济下滑。”
对中国人民及民营企业好的事情,中国该不该做?刘鹤是这么说的:“中国已经形成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不能合作。”
在美国的压力下,北京接下来如何给出答案?关键就在标榜“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念之差。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郑崇生华盛顿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