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三年 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不乐观

0:00 / 0:00

自从中国放宽疫情封控措施后,习近平及国务院各部委多次喊话,希望提振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信心,尽快恢复经济生产。但与此同时,由于各地染疫人数大幅增多,企业停摆、外资撤离的消息也不绝于耳。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的复苏前景并不令人乐观。

中国当局放宽封控政策,导致全国爆发新冠感染浪潮,病毒的扩散更冲击到中国出口行业各个领域。有在华投资台商日前向中央社表示,其所在工厂的生产线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感染,导致工厂运作停摆。

过去三年,当局的严厉“清零”政策本已使出口业难以生存,如今疫情爆发更让雪上加霜,业者苦不堪言。中国互联网上更传出,有台商准备大规模撤走在大陆的投资。

国际组织不看好中国经济走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国放宽封控的过程相当混乱,而消费者仍对疫情感到担心。综合上述两因素,她预测中国2023年的经济发展可能比2022年度更糟。

克里斯塔利娜表示,中国年度性经济发展可能持平,甚至低于全球在2022年的成长水平。舆论普遍认为,上述推测将是过去四十年来,中国首次面临经济严重下滑的局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国放宽封控的过程相当混乱,而消费者仍对疫情感到担心。(美联社图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日前指出,中国放宽封控的过程相当混乱,而消费者仍对疫情感到担心。(美联社图片)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系教授夏明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告诉记者,中国政府在过去3年中,本应同时顾及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然而习近平为巩固其政权,两者都严重受损:“中国政府走向非常大的极端。在封控的时候,它没有想过如果在封控走极端会把经济给弄死,但是习近平连任第三届以后,面对老百姓的愤怒,甚至提出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他又想要用经济的成长来救政权,他突然来了一个没有准备好的开禁。”

夏明指出,北京当局事先并没有准备好解除封控,因为中国在疫苗施打上,无论是疫苗效力或是施打第三剂的普及率都远远不及西方国家:“就像西方国家,疫苗一旦到位、药一到位,即使开放以后(染疫)曲线还是可以拉平。但是,中国就出现全面不可收拾的失控性爆发。”

夏明认为,中国如今出口疲软是由于严重依赖外资与民营企业,而当局在过去三年的封控政策却使得外资与民企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失去信心:“私营企业和外资都在处于守势或是在萎缩,甚至在走资。像台湾的商人,许多认为以前面临到的经济危机都是周期性的,‘我们如果挺过去,好时光又会来,所以现在尽管遇到危机,我们也不用害怕’。但是今天大家有种感觉,怕这个不是周期性的,这恐怕是最后的机会了,所以许多人就开始在逃。”

习近平新年贺词 精神喊话中国经济

不过,相比民营与外资企业叫苦连天,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12月31日的新年讲话中却总结2022年的经济发展良好。他表示:“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采取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为企业纾难解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22年12月31日的新年讲话中称,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良好。(凤凰卫视直播截图)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22年12月31日的新年讲话中称,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良好。(凤凰卫视直播截图)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若照习近平所称的经济生产总值计算,在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情况下,2022年中国名义上的GDP增长超过4%;尽管多数经济学家推估,中国2022年在考量过通膨后,经济增长率应为3%。

对此,华盛顿民间智库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李恒青认为,中国2022年与2023年的经济成长率应该会比国际货币基金所估计的数值更低。因为国际货币基金在进行经济增长评估时,仰赖的是中国政府所提供的数据,这当中存在虚报的成份:“现在大家预计,因为这一次中国政府突然无预警躺平,使得疫情大量吞噬中国就业与老年人口,所以在前(2023年)三个月、第一季度,经济很可能是负增长,而且现在2022年第四个季度也有很多预测很可能是负数。”

李恒青表示:“我预测,2022年(中国)的GDP虽然非常不好,但应该远远高于2023年,而且这个状况可能会延续几年。在习近平未来的第三个任期当中,应该都是一个下修的状态。”

学者:中国年轻人就业问题是一场灾难

除了中国出口业疲软、经济发展不如预期,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也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夏明指出,随着中国年轻人对于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多,青年人不再愿意从事制造业体力工作,多数想进入以资本带动的服务业、金融业。不过,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以及中国教育体系过度强调意识形态,使得中国无法培养出能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夏明表示:“中国的学生、年轻人毕业了,他学到多少东西,因为疫情打折扣是全世界的现象。对中国来说,尤其困难的地方在于,因为中国过去三年到十年,高教里面普遍推动意识形态化,普遍用政治来压各种业务。中国很多学生知识的结构,要跟全世界目前二十一世纪的日新月异科技的革命、经济的突变相吻合,其实教育没有培养这么高端的人才。”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