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欲借电动车弯道超车 补贴和过度产能引中西争端

0:00 / 0:00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电动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引发外界关注。不过,外界同时也担忧,随著中国当局的大力补贴,该产业恐怕正在面临供过于求的饱和危机。那么,中国电动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究竟会如何呢?同时,国内与外国民众对于购买中国制电动车的意愿又是如何?

随着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市场倾颓、年轻人高失业率、外资出走、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结构性问题,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北京当局急需听到并喜闻乐见的好消息。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电动车的出口销量更是大幅上涨。

据国际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报告推估,2024年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为3055.7亿美元,同时到了2029年,该规模将达到6742.7亿美元。整体而言,专家普遍认为,综合对于洁净能源的需求增加以及政府鼓励的诸多因素,中国电动车产业的销量在目前依旧有十足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减少碳排放以应对气候变迁已经成为全球热点议题,中国的电动车产业若能把握时机在世界舞台占据领航地位,该产业便能够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量能。北京当局显然也看准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以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为重要推动者,在2009至2022年间,北京当局花费了两千亿元用于新能源车补贴和税收减免,这其中包含对车企免征消费税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当局也祭出购置补贴并免征购置税,希望能刺激消费者买气。

美国制造业协会(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主席斯格特‧保罗(Scott Paul)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北京选择投资新能源汽车是为了实现政治与经济目标:“北京的企图在过去数十年非常明确,它希望电动车能作为关键的转型技术,让国产电动车成为世界市场的领导者。......政治上,培植电动车产业可以强调北京对干净能源和气候变迁的重视,同时,中国企业还可以主导全球市场,这在其他的产业中很难做到;经济上,由于中国的经济成长高度依赖出口。所以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培植是基于经济和政治两种考量。”

德国柏林居民2023年8月17日在展厅内观看中国制造的NTO电动车(路透社)
德国柏林居民2023年8月17日在展厅内观看中国制造的NTO电动车(路透社)

北京对电动车产业补贴引发国际不满

不过,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补贴以及该产业的蓬勃发展日益引发外国不满。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彦辞(Jens Eskelund)在近日便表示,中国如今专注增加供应来推动经济成长,这对欧洲和其他国家造成了挑战,因为中国的作法排挤了其他国家的国内产业。彦辞说:"这样的模式需要被改变。欧洲国家无法接受构成欧洲工业基础的关键战略产业,因为价格问题被挤出市场。......在这项议题上,贸易问题已经成为安全问题。"

针对中国向欧盟国家大量销售电动车的情事,欧盟也正在研拟政策进行应对。据本台此前报道,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去年九月宣布,将对中国的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以判定是否将对中国祭出惩罚性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就此指出,因为中国政府为相关产业提供巨额补贴,导致电动车价格被压低并大量流入各国市场,扭曲了欧洲的市场秩序,因此将对其展开调查。

对此,中国商务部则给予了强硬的回应,中国商务部不仅表示,欧盟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它同时还警告,这项调查“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不久后,中国也针对从欧盟进口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此举有与欧盟的电动车调查户别苗头的意味。

中国电动车产业面临饱和质疑

另一方面,尽管北京当局著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据“中外对话”前述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多数面临亏损,除了比亚迪之外,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实现年度盈利。

此外,据英国金融时报此前报道,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今年一月也指出,由于外部消费需求不足,北京将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解决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兴建新电动汽车工厂的问题,尤其该产业目前也存在一些失序的竞争行为。

跨国谘询公司国际数据资讯(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亚太地区研究主任爱黛拉‧戈(Adela Guo)就此告诉本台记者,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多数无法营利的原因很多,包括高额的研发投入、消费者对促销采取观望态度、市场整体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巨额补贴的退场等多项因素。

爱黛拉分析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当前电动车的渗透率超过30%,随着竞争加剧,此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整合和调整。”

保罗也谈到了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下已经变得非常成熟,它们如今面临生产过剩的问题,随著竞争加剧和需求下降,它们的挑战会是如何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找到新市场?不过,与此同时,美国及欧洲的电动车开发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2023年5月3日,中国山东烟台港的鸟瞰图显示出等待出口的中国车辆。(路透社)
2023年5月3日,中国山东烟台港的鸟瞰图显示出等待出口的中国车辆。(路透社)

国产电动车事故频传引民众担忧

除了前述专家们所提到的生产过剩风险,就技术层面而言,各界也经常对中国制电动车品质不佳的问题提出质疑。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中国电动车重点企业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3月16日指出,国有电动车的电池寿命问题是道硬伤,因为在未来八年,中国将有近两千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过保固期,若以一辆车换电池人民币六万元估算,解决此问题将耗费上兆元。

此外,国产电动车交通意外频传,曾发生自动驾驶系统故障导致车祸,又或是因不明原因起火造成死伤的事件,频发的事故都导致民众在购买国产电动车时增添了一份担忧。

住在上海的中国民众Kevin就此告诉本台记者,安全考量是导致他不购买电动车的因素之一:“我不会购买国产电动车,因为我不喜欢比亚迪,而且电动车的能源从哪里来?终究还是不环保吧。况且,电动车发生了多少次着火事故,感觉很不安全。”

另一位住在上海的Rick则说,购买电动车与否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对此他抱持著客观开放的态度,但是他不喜欢国产电动车经常出现的行销方式:“我比较反感的是一定要把买比亚迪跟‘爱国不爱国’挂勾在一起。”

不过,住在广东的Tony表示,虽然起火事件频传的确造成民众一定程度的担忧,但国产制电动车依旧存在性价比优势,因此依旧受消费者欢迎:“便宜的车型,比方说十万人民币以下的比亚迪车型,很多在广东这边拿来跑网约车,因为它是纯电,还是有性价比在的。因为国内挣钱也是非常不容易,能省一点成本就省一点,不用加油。”

Tony补充表示:“三桶油本身就是垄断的,油价也非常不合理,国际降,国内也涨;国际涨,国内也跟著涨,涨得更厉害。......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国内的中产,或者是挣钱比较不容易的家庭去买电动车的,因为成本确实会降很多,非常多。”

2024年1月18日,中国制造商比亚迪的三款电动车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亮相。(美联社)
2024年1月18日,中国制造商比亚迪的三款电动车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亮相。(美联社)

各国都希望抢占的全球电动车市场

除了在国内进行销售,中国的电动车也大量销往海外,外界关注,中国制电动车在海外销售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据美国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去年九月发布的一篇报告,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制的电动车主要出口到欧洲,因为响应环保政策,欧洲对于消费者购置电动车有更多的补助;反观,中国的厂商则鲜少将电动车出口至美国,因为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车辆征收 27.5% 的关税;除此之外,中国的电动车也正在往中南美洲及东南亚扩大销售。

不过,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BBC),在欧洲,有1400万的工作人口直接或间接受雇于汽车制造业,这相当于欧盟就业人口的6.1%,这样的情况导致中国电动车大量进入欧洲市场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弹,这也是欧盟对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展开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此一趋势,保罗分析表示:“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而言,汽车产业经常是其工业的核心,提供了许多高薪的工作。所以,我预期美国与欧洲政府会保护他们的国内汽车产业,因为这与国内就业问题息息相关,同时,美国与欧洲也想提升各自国内的电动车产量,这使得他们对于中国电动车企业的野心感到担忧。”

那么,外界好奇中国电动车产业未来的前景究竟会如何呢?对此,爱黛拉表示:“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补贴停止、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等等。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从野蛮增长转往更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例如透过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优化供应链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深化品牌经营增强市场影响力。”

本台记者凯迪对本篇报道有贡献。

(以上专家音频由人工智能代读)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