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上周日(11日)"代表"国务院在中国工商联大会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不仅宣扬中国政府过去五年扶植民营企业的成就,也表明在二十大后将持续推动民企发展、扩大开放。随着中国在近日放宽封控政策,外界关注,李强的一席话,是否预示着北京将强力扶持民企,帮助经济迅速回升至疫情前的水平?
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周日的开幕会上,尚未接任国务院总理的李强、已“代表”国务院在工商联大会上致词。官方新华社报道,李强在致词中强调,中国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方向,“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李强指,中共十九大开始就特别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过去已引领共产党推出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的改革,为民营经济塑造良好发展环境,使中国民营经济规模和实力大幅提升。
然而,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受新冠疫情以及封控政策重创之外,习近平上任以来,高举“共同富裕”等政策,外界关注,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否真如李强所说,自十九大以来得到良好的成长?
不是自己人 习治下中国民企屡遭重创
旅居纽约的中国政治经济评论人士秦鹏在接受本台採访时告诉记者,不同于李强在工商联上的演讲,十九大以来,中国当局对于民营企业的打击是更加严重:“对民营经济来说,最大的打击,我认为还不是三年疫情的问题,而是在政治环境上来讲,他在国企之下,对民营经济就是一种利用,用它来搞好就业、搞好经济、税收,让政府有钱花,民营经济永远不可能变成中共的自己人。”
秦鹏还说,“特别是在过去的两年,我们看到对高科技产业的打击等等, 非常明显的(他)就是瞄准民营经济,让他们更加进化,让他们参与共同富裕,让他们帮中共实施监控民众、大数据。”
从“李克强经济学”到“李强经济学” 习主导难突破
旅美经济学者郑旭光则表示,十九大以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跟习近平对于民营企业保持着不同态度:“过去五年,实际上一直有两条线,习近平的一条线、和李克强的一条线。李克强就是给民企减负松绑,习近平的线就是要打击有重量、有影响力的民企,要把它们导向所谓‘共同富裕’的路线;李克强的路线会帮助企业发展,而习近平的路线会遏止企业发展。”
郑旭光还指出,“过去十年,基本上习近平的政策是占主导地位。所以民企的企业家是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哪天就要公私合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没有心思再去考虑发展,很多人考虑的是生存,或者说保住已有的成果。”
中国经济短期难回温
北京当局近来松绑封控政策,外界都在观望,中国在放弃“清零”政策后,经济是否能够得到迅速且显着提升,甚至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彭博社报道,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集团分析,尽管中国放宽封控,中国经济也会受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显着的回温。
秦鹏认为,就疫情层面来看,封控政策的放松,长期而言对中国经济会有正面影响:“纯粹从疫情来看,现在的(封控)放松可能会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会带来经济復甦,另一方面,短期内,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可能会对经济的某些地方还会造成冲击,因为,现在相当于搞一个群体免疫的模式。整体来讲,这种放松对经济、对社会,我认为还是有利的。”
不过,秦鹏不认为中国经济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国际环境,中共和世界交恶,现在已经是‘去全球化’,所以从市场、从技术、从金融高科技等等,都在‘去中国化’。第二个因素,国内消费问题是很难再提升了,因为经过这三年的‘清零’,实际上太多的民众已经没有钱了,‘钱包被清零’了,怎麽把消费提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秦鹏还提到:“第三个因素是政府政策实际上是不靠谱的,地方政府没钱了,没钱了可能就会加速掠夺,所以,有些地方企业在反应说政府在巧立名目,跟他们收钱,另一方面,对中共来说,现在那麽多人被清零,对中共来讲是统治危机,他为了维护统治,就会继续推行共同富裕,帮助城镇低收入的人,帮他们增加福利、搞稳定,但是这麽做政府不会直接出钱,也不会让国营企业、国营资产大规模的划拨,而一定会想其他方法,包括从民间要钱,未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会相当的不稳定,对企业的打击会非常厉害。”
郑旭光也认为,西方国家现在努力培养自身产业链韧性,不敢太依赖中国,这让中国经济水平难以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准。除此之外,郑旭光还补充,中国经济现在也已经不再享有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已经衰竭,而且需要大规模补足,填补不是五年、十年的问题,而是二十年的问题。”
记者:唐缘媛 责编:郑崇生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