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暗淡 谁在"击鼓传花"?

0:00 / 0:00

中国严厉的封城防疫措施导致经济下滑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却接连推出金融和房地产方面的利好政策,但这些政策能否成为拯救经济的良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周二发表的本年度世界经济展望中,对全球经济扩张的预估是3.6%。这相对于1月份俄乌战争爆发前的估算4.4%,下调了近一个百分点。该组织对这种下调的预估给出的理由,包括俄乌战争和中国的疫情封控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样也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从原先的4.8%,下调至4.4%。

经济失速

这种预测的下调,与中文社媒上的舆论倾向似乎是一致的。周二在推特上流传着一个房屋断供的案例,一位女士贷款买的价值426万元人民币的房子因为断供,被银行起诉,以法拍的形式只卖得240万,房价几乎腰斩。而自上海等全国多个大城市实行封控措施以来,不断有人在社媒上提及丢工作、房屋断供等问题。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者李恒青向本台分析说,断供、失业是目前中国经济问题的直接表现,“中国经济我用一个词就是‘失速’,就是原来经济的加速度都没有了。我手里就有一些数据,比如说,3月开始,深圳、上海、杭州、太原等较多地区因疫情出现封锁,消费与订单出现显著下滑。”

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数据相当惨淡。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为2.97万亿元,同比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

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了经济下滑的压力,本周推出多项利好经济的政策。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4月18日)出台了二十三条政策举措,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在这些措施中包含着多项有利于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尤其提到了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

财经网站“金融界”发表文章指出,实际上,中国房地产放宽政策在此前已经开始。其中,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调整了限购措施、下调了房贷利率;苏州、杭州、南京等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也已出现了房贷利率下调,或者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的措施;还有,淮北、宜昌等10多个三、四线城市也出台了组合拳式的房市宽松政策。

深圳楼市(法新社资料图)
深圳楼市(法新社资料图)

难有起色的房地产市场

《经济日报》还在周三专门刊发文章,强调发挥稳楼市在稳大盘中的作用。但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很难再有起色,“从人口上来说,今年会出现拐点,会是净的负增长。虽然有人口政策,但人们也不想生,生不起啊,这是第一个。另外,从土地政策来说,三道红线在那里,开发商哪有钱拿地啊?三道红线就是对开发商融资的限制。”

他补充说,三道红线就是从开发商的负债率、现金流等方面对贷款融资进行了限制,实际上恒大集团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陷入困境。

上述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二十三条政策还强调,要聚焦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发挥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作用;同时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但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直接对接的消费市场状况,却不太乐观。李恒青分析说,“老百姓现在是不敢消费,人们对经济的预期是负的,他会想到,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少,明年的收入比今年还少,这样他敢买房,敢买家用电器这样的固定的耐用消费品吗?他肯定不敢啊。”

英国《金融时报》在周二发表文章强调,在当前疫情管控下,中国三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是负3.5%;而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的增速,这使得消费成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主要拖累。但文章也指出,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消费将出现反弹。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放松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新政策,贺江兵认为,这相当于是得了感冒,医生开的却是治心脏病的药,“谁都知道,上海等二十多个城市根本的病因不是缺少货币,不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提供贷款,而是因为极端的(封控)措施造成了产业链断裂,造成了房产断供。”

他强调,上海等城市的民众很多本来可以还贷款的,但现在这样搞,居民没收入了,还不起贷款,反而会造成金融的问题。

疫情下一个被封闭的上海居民小区(美联社)
疫情下一个被封闭的上海居民小区(美联社)

投资与出口

在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经济主要推动力之一的出口表现也欠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三月中旬,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中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2%。三月新出口订单下降1.8个百分点至47.2%,为去年十一月以来最低水平。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面临着出口回落、疫情反复、住房不炒等压力,中国政府应该更加主动地进行基建投资,以满足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目标。

但李恒青认为,再把希望寄托在固定资产投资是错误的思路,“他们(中国政府)的确会这样做,这点我相信。但这是饮鸩止渴,这只是把中国的问题推给下一任。我们把这叫做拿着定时炸弹玩击鼓传花,我只要传出去就行了。”

他说,李克强不是马上要下台了吗,所以他就(把问题)传出去了。

记者:王允 责编:何平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