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将从即日起对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关税,并将采取多项措施降低抗癌药物价格。但对这些措施降低药物价格的效果,评论人士存疑。
近日,重庆一男子将重病儿子扔下天桥致死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对中国医药价格的热议。5月1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将从即日起对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关税,并同时采取政府集中采购、价格谈判以及纳入医保等方式,降低抗癌药物的价格。但一直以来,对于中国药物价格虚高的情况民众当中有很多的担忧,国家卫生委的这些措施能否实质帮助降低中国肿瘤药物价格,引起不同的争议。
长期在中美之间从事贸易的蔡先生,认为中国药物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环境,
“主要的环节还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垄断性、市场机制,和法制环境。(这些方面的状况)都会导致层层加价,不合理的竞争、不公平的竞争,没有有效的市场机制”。
美国医药的业界人士李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则把中国肿瘤药物价格过高的原因归因于竞争不足。
“我觉得价格问题最重要还是要有竞争。国内如果是要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或者是允许国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只要能够造成同一个药,能有多个厂商生产,有竞争的趋势,这个产品的价格自然会下降”。
据中国新华网5月1日报道,进口抗癌药物降为零关税,对药物价格降低的作用有限,能否成为癌症患者的实际利好还有待观察。现在患者首要关心的是抗癌药物能否进入医保范围,和能进多少的问题。据中国肿瘤患者服务升级课题研究显示,在目前医保的条件下,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自付金额平均高达14万元人民币,占家庭可支配收入1.75倍。而抗癌药物真正砍价的重点,还在于医保部门能否进行有效的价格谈判。
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生、现在纽约从医的何岸泉先生,他对国家卫生委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医疗行业药物的暴利也是中共权贵集团或者是某些不法商人,他们谋求暴利的一个途径。那么在中共一党专政的框架下,病人不可能享受到法治环境下一个合理的药物价格”。
与此同时,进口药物零关税的政策还引起业界对于国内相关产业影响的关注。不少人认为,进口药物进入国内市场更便利,将倒逼国内制药厂商进行自主研发。
但据中国澎湃新闻4月25日报道,业内人士认为,进口抗癌药品价格偏高,且品种数量较少,即使对进口抗癌药物实施零关税,也不足以对国产抗癌药品市场构成威胁。在进口抗癌药物实行零关税的政策确定后,几家生产抗癌药品的上市公司如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等在国内A股市场的价格全线飘红,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于本土药企仍然保有很大的信心。
(记者:王允 编辑:何平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