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宣布“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性转移,强调要防止农村规模性返贫,并要求各省在2021-2025年期间提高粮食产量,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多位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农村问题积重难返,不改革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就只能隔靴搔痒。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主要目标包括: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等等。 中国农业部部长唐仁健在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将其总结为“两个决不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粮食安全决不能出问题。
习近平也曾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直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美国的中文政论杂志《北京之春》杂志荣誉主编胡平告诉本台,“就是两个大问题,一个是粮食紧平衡,并不宽裕;一个是乡村振兴,反而表明农村现在存在很多基本的严重问题,过去农村自成一体的气象见不到了,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直接关系。”
脱贫后设五年过渡期
中国去年宣布脱贫成功,但仍然存在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等多重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等等。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今年摇身一变,成为“国家乡村振兴局”,新的领导班子比如夏更生、洪天云,综合司司长苏国霞大多是扶贫原班人马。
胡平表示,中国的扶贫成果相当脆弱,这次以乡村振兴继续新瓶装旧酒,“就是原班人马,面临同样的问题,农村的状况不会因为中共做了一声宣布马上变样。它只要在数字上做手脚或者临时给贴补,看上去就达到目标。”
中共官方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预测,到2025年,从事农业人员比重将下降到约20%。乡村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25.3%,约为1.24亿人。
长期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认为,如果最终不解决土地集体所有制和户口制度,农村人口就免不了共享贫穷。
“中国农民还是在人民公社的核心的残余机制里谋生。扶贫和支持农业的钱相当大。但在集体所有制的情况下,你再花人力物力,效率就是很低。 怎么样把最能干的农民挑选出来?你要有一个微观机制,导致留下来的农民效率、土地生产力、农产品产量越来越高。现在的机制把最老、最弱、最病、最无能的人留下来。”
唐仁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新冠疫情冲击下,主要粮食大国纷纷限制出口,给中国敲响警钟。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是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
中国农业部部长唐仁健22日就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加。所以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一号文件重提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
种子安全也罕见地成为一号文件的热点词汇,包括加强保护育种的知识财产权、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南繁硅谷等等。
2019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近7万吨,玉米、马铃薯和不少蔬菜种子都依赖洋种子。文贯中指出,“中国主要的粮食品种,小麦啊玉米啊,主要是美国过来的。中国也害怕美国搞封锁。不过美国已经不把粮食武器化了。如果中国搞市场经济、把地权还给农民,中国的口粮(也)绝对不用担心。”
据路透社报道,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山东登海种业,以及安徽荃银高科种业的股价都应声大涨约4%。
根据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胡平援引一首湖南大学教授春节回乡探亲、满目凋敝的诗作,指出中共执政以来牺牲农村求发展的历史错误难以在三十年内彻底扭转,“过年回乡村,归来泪满巾/田荒藏野兔,不见种田人/难寻儿时伴,多见老少孙/青壮搓麻将,翁妪带幼孙/儿童多留守,未见爹娘亲……又把农村问题当一号文件,因为问题已经相当多了,过去长期没有重视。中国政府总是不给农村花太大力气。”。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