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冠疫情拐点仍然没有到,中国已开始推动复工复产。美国奥巴马时代资深外交官坎贝尔表示,无法确定何时会达到疫情高峰期,中国过早复工会加剧病毒传播风险。
3月3日,奥巴马时代资深外交官、美国国务院前亚太助理国务卿坎贝尔(Kurt Campbell)和《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对谈,讨论了中美应对新冠疫情的不足、习近平体制的难以撼动,以及美国亚洲战略的走向。
对于来自中国的疫情信息是否可信,坎贝尔坦白道,他不知道,就像中国人自己也不知道,而且中美的初期互动不足,中国需要和美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有更多的交流。
尽管美国对中国、意大利和韩国采取了旅行限制,截至3月3日,美国已有超过一百个确诊病例,死亡病例已攀升至七例,并存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坎贝尔对美国政府的反应也并不满意:“冠状病毒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要比我想象的更为深远。现在采取的步骤是必要的,但是无法掩饰公共防疫应对的不足。如果你要写一个手册,讲一讲应该如何失败地处理这次危机,也许特朗普政府会仔细遵守这个手册。”
过早复工,或恐人为制造第二波大流行
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场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官员复工防疫两手抓,“有序复工复产”。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目前中国多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百分之七十。住宿餐饮、文体旅游行业也正逐步复工。
坎贝尔更害怕的是,中国政府可能会人为制造第二波大流行:“我害怕的是,他们预示最坏的时期已经结束了。我不认为中国现在是这种情况。中国过早的复工,会有太多的社群互动……人们总是讨论,疫情是否已经到达高峰,正在放缓?答案是,我们并不知道,信息不足。”
撼动习近平体制,道路尚远
中共早期打压吹哨人,隐瞒信息,引发公众不满。随着新冠病毒传播到全球60多个国家,造成数千人死亡,习近平专制体制和治理能力惹人质疑。
在坎贝尔看来,习近平目前的地位仍然一尊独秀:“现在我们没有看到针对习近平的政治反对力量的真正信号。有人说,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中有人和他内斗。但我认为,很明显只有他是掌权人。但在中国,掌权者也是责任人。”
随着新增病例放缓,中共努力用官媒引导舆论,甚至计划以六种语言出版《大国战“疫”》,重塑习近平一心为民的大国领袖形象。
习近平领导的专制集权趋势是否有可能逆转?坎贝尔认为,不太可能,而且中美之间以后也一定少不了竞争和摩擦。
多年前,还是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受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拜登之邀访问美国。坎贝尔观察到,那时的习近平是那么自信、精力充沛,熬夜到很晚,还要求去酒吧喝两杯。他深信中共建立的体制,特别看重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机场问东问西,但是缺少耐心,很少聆听助手的声音。不出所料,习近平后来成功掌权,而且在中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惊人变化。
几个月前,坎贝尔与相识四十多年的中国老朋友散步时,抛出了几个问题,然而这位朋友严肃地回应道,“科特,我再也不能谈这些问题了。”
坎贝尔意识到,从前许多与他相谈甚欢的知识分子已经今非昔比,他们从事的研究和活动都面临根本上的限制,而且都悲观的认为这个趋势不会逆转。
若特朗普连任,亚洲政策不可预期
如果特朗普在今年成功连任美国大选,坎贝尔估计,尽管共和党有人在幕后出谋划策,特朗普可能有机会流露出自己真实的声音,对亚洲采取必要措施。
坎贝尔指出,特朗普对习近平有着深远长久的尊敬,也许是出于错误的原因,比如习近平的独裁作风以及经济成就。然而,美国政府内部同样有一股中坚力量,坚信中国是下一个威胁,对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对华言论表示担忧。
坎贝尔认为,蓬佩奥针对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声明非常勇敢,但这不仅仅是美国反制措施中的一环,必须采取更广阔的策略:“如果要真正起到作用,必须要有多个民族参与进来,和中国进行对话。而且必须包含中东国家,他们不情愿在此事上以任何方式表态。”
作为奥巴马时代“重返亚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坎贝尔对本台表示,美国过去六十多年的亚洲政策相对连贯,特朗普的“印太战略”也不例外。
然而坎贝尔发现,这届政府的很多高官对奥巴马和布什政府的作为有着刻骨仇恨,他们需要真正认识到,亚洲战略的实施需要美国更多的投入和专注,这少不了跨党派的合作和前赴后继的努力。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