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脑权、基因攻击…… 中国军方研究的新领域

0:00 / 0:00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进化、美中军事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军方加大在尖端科技上的研发力度,包括重点研发认知科学和生物科技,试图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技术和国家安全项目兼职高级研究员艾尔莎·卡尼亚(Elsa Kania) 在美国国防大学期刊《Prism》上发文,阐述了中国如何通过研究认知科学和生物科技来增强其军事实力,掌握先驱优势。

据卡尼亚介绍,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重视信息化战略,成功开发了指挥、管治、通讯、电脑 、监视、侦搜系统(也就是C4ISR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在网络战、电子作战、心理战方面的信息作战能力。

如今,中国军方逐渐从信息战转向智能化作战策略。其中,运用认知科学掌握“制脑权”和“制智权”是解放军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海涛去年8月在《解放军报》撰文指出,“开发基于模仿人类大脑工作原理的类脑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取得突破的一条重要途径,必将对军事技术与装备发展方向产生重大牵引作用。”

据卡尼亚介绍,中国在这个方面投入许多资源和人才。比如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认知科学基础研究团队花了二十多年研究脑机接口,用脑电信号(EEG)来操控机器人、驾驶车辆甚至操作电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员周瑾主攻脑科学和神经工程学,推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维神经信息采集、解析与智能控制的平台技术体系。

此外,中国还花大力气研究非人类的灵长类脑部认知,比如猕猴,从而为人脑研究提供了有效模型。

除了认知科学,中国还将生物科技广泛运用于军事研究,试图掌握“制生权”。早在2010年,就有中国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郭继东发表《制生权战争:新时代的军事战略重构》一书,预言生物科技在下一轮军事革命所起的关键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贺福初也是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于2016年被提拔为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卡尼亚推测他主要领导生物医学、生物材料和生物传感等相关研究。

卡尼亚指出,在生物科技的军事应用中,较有争议的部分是基因攻击。《军事策略学》2017版就新加了“特定种族基因攻击”,“生物威慑”的内容。卡尼亚引述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专家石海明的话表示,由于具备高致命性、低成本和多样化方式,基因攻击会对未来的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