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私营安保良莠不齐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在非洲大陆的延伸,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在非洲日益肩负着保护企业财产、防范骚乱、对抗恐怖主义和海盗等重任,但是也面临着缺乏资质和监管的困境。

从利比亚到南苏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公司在非洲面临着多重安全威胁,包括犯罪暴力和政治动荡的冲击,私营安保公司的市场随之日益扩大。

上海社会科学院安全与危机管理计划(SASS-UNITO)负责人亚历山大·阿敦诺(Alessandro Arduino)近日发文探究中国私营安保公司在非洲的脚印。阿敦诺主要关切的问题有,这些中国私人安保公司可否在执行任务时不危及当地人民的人身安全;是否带来负面溢出效应,比如走私武器、腐败、挖走当地人才;是否受到中国军方正式或非正式的监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和共产党的管理角色,造成中国的私营安保公司,国营和私营的界限有时难以区分。作者认为,推行明确的国际标准和行动指南,加大中国和非洲本土以及国际私人安保公司的互动非常重要。

报告指出,中国对非洲的军事和安全关切与日俱增。2017年以前,中国在非洲的势力分布几乎是单纯地聚焦经贸,而美国主要集中于军事和反恐。直到2017年,中国在吉布提设立海军基地,挑战了美国、法国和日本在当地的军事基地格局。

从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中国私企不断扩张,特别是2018年之后东非和西非更加猖獗的海盗活动,给中国安保公司提供了广阔市场。

在中国大陆,总共有超过五千家安保公司和大约三百万名安保人员。在海外,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安保行为守则协会(ICoCA)等机构的国际认证的中国安保公司寥寥可数。阿敦诺分析,除了语言障碍、技术困难,公司本身节省成本的考虑是主要原因。

在非洲, 极少有公司能像华信中安一样获得国际认证,雇佣外国顾问并获得许可携带武器。2018年,有五名中国人在肯尼亚试图设立安保公司时被捕,他们没有合法执照,只持有旅游签证。

除了华信中安,阿敦诺列举的另一获ICoCA认证的公司海卫队(Hai Wei Dui)于2015年在坦桑尼亚设立第一个非洲分部。在埃塞俄比亚,该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建筑和物流公司。海卫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盗窃,还有收集恐怖主义分子的情报等等。

阿敦诺也指出,非洲的中国安保公司可能会在司法空白的灰色地带经营,因为他们不受中国法律制约,非洲本土法律虽在法理上有约束力,但是当地政府在饱受政治经济动荡时未必有足够的执行力。国际法的碎片化和缺乏执行也会加剧这个问题。

这些中国私人安保公司是否会是中国解放军的延伸力量?阿敦诺目前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长期来看,和国家机器更密切的互动是有可能的。这些公司常常雇佣中国前军队和警察人员。随着安保公司走出国门,中国外交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甚至解放军都会开始争取相应的监管权限。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薛小山华盛顿报道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