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案属人质外交套路 澳专家:勿让中共予取予求

0:00 / 0:00

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2月5日因间谍罪在北京被判死缓。对此,澳大利亚的人权及外交事务专家提醒,指杨恒均案符合中共以侵犯人权推进人质外交的惯常套路。为避免人们以为人质外交是影响民主国家的有效做法,澳大利亚切勿让中共予取予求。

澳籍华裔作家杨恒均2月5日因间谍罪在北京被判死缓, “人权观察”亚洲区主任皮尔森(Elaine Pearson)向本台指出,中国法院对杨恒均的判决,严重违反人权原则。

“判决竟然如此严历,实在令人愤怒。就算是缓刑,死刑始终是野蛮的;何况中国监狱情况恶名昭彰,里面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杨恒均遭羁押期间,病情已经加重。别忘了中国有很多争取人权的政治犯,要不就是死在羁押期间,要不就是获释后不久就去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就是因为缺乏医疗照护而死在狱中。”

皮尔森提醒,杨恒均遭到重判,显示尽管澳、中关系表面回温,但中共针对澳大利亚的人质外交,却并未停止。

“归根究底,如果法治不被尊重,又如何能建立紧密的跨国商业关系呢?很多中国法律,订立过程并不透明,条文定义又模糊不清,造成外国人沦为人质外交的工具。”

前澳大利亚国防部政策分析员、目前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担任研究员的郝杰明(Benjamin Herscovitch)向本台指出,人质外交本来就是中共惯常采用的手段。

“当外交上遇到对抗时,中共经常会搬出人质外交;抓住一些外国公民,进而借此释放政治讯息。”

郝杰明认为,不论是稍早获得释放的澳藉记者成蕾,还是杨恒均,在他们遭羁押期间,中共都会同时要求澳大利亚在各方面让步。

“中国似乎是要和澳大利亚政府交换条件,非得要让澳方就范,才释放被羁押的澳大利亚人。以成蕾为例,她获释时正好就是澳大利亚政府向中国态度开始软化的时候。”

2021年5月27日,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Graham Fletcher)被拒绝进入杨恒均案庭审现场。(美联社)
2021年5月27日,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傅关汉(Graham Fletcher)被拒绝进入杨恒均案庭审现场。(美联社)

面对中国人质外交的手法, 郝杰明相信,反制之道就是不能让中共予取予求。

“对澳大利亚或各国政府来说,可采取的有效策略,就是拒绝一味顺着中共的要求;切勿鼓励中共的人质外交手段,要让中共明白不可能要什么就给什么。”

赦杰明提到,澳大利亚要是从政府到民间舆论,都能够一致地持续坚定态度的话,也将会有助反制中共的人质外交。

“如果要有效地反制,就是要反过来向北京当局施压。但我们不是采用人质外交,不是将双边关系当作是武器,而是要展示出一股强大的舆论,好让中共明白, 澳大利亚从官方到民间均高度关注该案,而且视该案为优先关注的事项,进而清楚地要求中共善待并且释放他。”

皮尔森表示,澳大利亚应该高调要求中共释放杨恒均。

“对于那些在中国遭任意羁押的人士,澳大利亚政府都需要加倍努力,要联合其他同样有公民在遭中共当局任意羁押的国家,合力要求中共释放有关人士。对澳大利亚政府来说,最好要把握每一个机会,向中国政府要求释放有关人士。

皮尔森还提醒,从杨恒均遭中共当成人质外交工具的例子看来,民主国家和中国或其他专制国家交往时,必须经常将人权议题视为建立各领域双边关系的重点事项,否则难以有效地和稳定地推进双边贸易和安全关系。

记者:丘德真 责编:梒青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