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要求中国当局就欧盟驻北京外交使团的一位中国当地雇员已经被拘捕八个月的事件作出“合理回应”。尽管欧盟已多次要求中国当局作出解释,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对这位欧盟中国雇员的指控。
法国《世界报》报道,欧洲联盟驻北京使团资讯部门的雇员董安(音译An Dong)去年9月在四川以“寻衅滋事”为由被逮捕。为确切了解董安遭监禁的原因,欧盟在去年10月给中国外交部写了一份初步 "普通照会",对董安被拘留表示关切,更对有关当局未能解释其被拘留的原因表示关切。
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说,"尽管我们一再向中国当局提出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被告知这名欧盟在中国的当地雇员相关指控,也没有被告知具体的罪名。

欧盟向中国当局三次发送外交照会要求获得对他指控的进一步信息,以及他可以接触自己选择的律师,而不是法院指定的律师。
欧盟代表处所发出的照会结局都一样,中国方面没有给与任何回复。马斯拉里指出,"我们将继续要求提供信息,直到我们得到一个适当的答复。" 她还强调,欧盟 "对这位被捕雇员的状况感到担忧"。
欧盟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证实,欧盟代表团雇员于2021年9月就被警方逮捕。自2006年起为欧盟驻北京使团工作,董安失踪后,欧盟外交官一直寻找他,后来得知他被中国当局逮捕,罪名是“寻衅滋事”,这是一个定义含糊的指控,通常用于惩罚和压制异见人士,一旦定罪,最高可判处五年监禁。
据了解情况人士表示,董安有一个微信账号,在上面表达过对政治的坦率观点并赞誉民主。他的微信账号以前曾因其政治观点而被封过,而在欧盟代表处工作时,“董安并没有隐瞒自己信仰基督教。他有时在脸书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些都并不能成为监禁他的的理由”。
这或是第一次一个西方外交使团的中国雇员因非一般性案件而被逮捕。而开这一先例增加了对此类人员的压力,因中国员工与外国使团、国际组织或媒体签署工作合同的同时,也必须与中国外交部下属的北京外交使团人事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其与雇主的聘用关系须向该机构登记。但自2021年起简单的登记改为必须得到该机构的批准,而批准程序往往需要数月时间。
西方外交使团的中国雇员被逮捕已有前例,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前雇员郑文杰(Simon Cheng)于2019年进入中国出差,遭到拘留15天。他宣称关押期间,遭到中国警方酷刑。
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因间谍罪在中国被关入监狱近3年,中方显然是为报复加国逮捕起诉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康明凯于2021年9月与另一名大约同一时间被捕的加拿大人一起获释。与此同时,孟晚舟离开温哥华回国,结束了三年的两国外交纠纷。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蔡凌巴黎报导 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