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丁汉大学欧中关系问题专家傅洛达最近发起连署,敦促德国政府改变其"重贸易,轻人权"的对华政策。
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欧中关系问题专家傅洛达( Andreas Fulda)最近在网上发起连署,敦促德国政府改变其"重贸易,轻人权"对华政策。傅洛达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带来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这证实了德国政府"以贸促变"的对华政策已经失败。而他希望这个请愿书能促成国际公民社会的觉醒,保护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
自由亚洲电台:您为什么要发起连署这样一份请愿书?
傅洛达: 德国重贸易轻人权的对华政策毫无原则,这个话题我是关注的比较久。大概15年前时我在中国大陆执行一些公益项目,当时我意识到德国的一些提供发展援助的机构,并没有主张人权。我很吃惊,这些机构多多少少都是被中共监控,当时我就觉得怎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他们做这些事,拿的是德国公民纳税的钱,来执行这样的中德合作项目,但是他们并没有主张德国的一些理念,没有保护我们的一些普世价值观。所以我觉得,现在德国政府不能再继续执行这种毫无原则的、重贸易轻人权的对华政策。
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华议题,几乎全部围绕在德国的经济利益上,这其实也不奇怪,之前施若德总理、柯尔总理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德国"以贸促变"的对华政策证实已经失败了,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并没有带来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这个很重要。因为德国的政治菁英、包括一些做贸易的商人,他们不断说,没关系,我们是以贸促变。其实一直以来这个说法是很有问题的,现在到了2020年,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点。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并没有自由和民主。
自由亚洲电台:不只德国政府,西方国家都以为可以实行"以贸促变"的对华政策,就您的观点,这个政策的失败,是如欧盟最近所言,西方国家太天真吗?
傅洛达: 一方面可以这么说,但另一方面西方很清楚,因为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老百姓,他们并不在乎中国的未来,他们在乎的就是他们非常微妙的经济利益,能不能从中国的发展得到一些小小的好处。让我很不高兴的是什么呢?这些西方人往往看得不远,他们也不在乎我们在这个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会不会被中国监控,中国会不会通过这样的合作,扩大它的影响力,不只是在国内也是在国外。这样的人其实是很不负责任,而且我意识到很多这样的人其实是菁英,他们可能是政治人物、商人、学者等等。
那我比较乐观的是,现在在中国,很多的受害者开始发出声音,比如维吾尔人,还有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人等等,包括香港人和台湾人,他们都加入到这个讨论中来,他们其实是最有发言权的。说实话,我是一个德国人,我在英国工作,我关注大陆、台湾和香港,有人愿意听我的话很好,但说实话,我还不算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应该听听包括来自香港和台湾的稍微异样的一些声音,他们的想法其实跟中国的完全不一样。
自由亚洲电台:在武汉肺炎疫情之后,全球在国家层面都要提振经济,您认为,欧盟或德国的对华政策如何在捍卫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观和振兴经济之间取得平衡?
傅洛达: 疫情发生之后,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反思他们的对华政策是不是有用的、需不需要一些改变。月初几位比较有名的代表,成立了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我觉得其实这个很有意思,他们是代表11个国家的,他们呼吁民主国家团结起来,遵守国际法律程序标准,希望各个国家保护人权,中国也需要遵守公平贸易原则。当然这样的新发展,并不代表德国政府或者欧盟一定会改变其政策,但这是一个开始,我们也会看到国际公民社会的觉醒。
自由亚洲电台:您希望这个连署可以达到什么目标?
傅洛达: 现在连署已经有接近18000人,这个数字看起来可能还是挺小的,可我觉得它还是满有意义的,因为这反映出很多人的意愿,就是不希望看到西方民主国家讨好中共,希望西方国家至少能把中国不好的行为限制住。当然,这个目标很难达到,但是我们鼓励西方国家团结起来,做一些相关的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蔡凌巴黎报导 责编:梒青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