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二在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分馆主持揭幕仪式。但中国的审查制度不仅更换了开展的作品,也考验着未来双方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 和巴黎蓬皮杜中心主任拉斯维尼( Serge Lasvignes) 5日,在上海参加了西岸美术馆和上海蓬皮杜中心的开幕仪式。马克龙在致辞中表达希望中法双方以此为桥梁,进一步加强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
马克龙: “ 这是第一次有大博物馆在中国设立分馆,...这些文化项目维护并重新定义法中两国关系,多次激发历史与当代想像力交会的活力,展现法国文化机构的影响力,以及继续交流的意愿。 ”
![2019年11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左四)在上海蓬皮杜艺术中心西岸博物馆揭幕典礼上欣赏艺术。(美联社)](https://www.rfa.org/resizer/v2/JF7MMC3PDWOC6GBG6JWMYRGTW4.jpg?auth=70677e17b9a8ee1f41eba56e759ae825d0ab3162b210d45817c44778c74b3fe7&width=800&height=450)
十多年前蓬皮杜中心首次提出在中国设立分馆的想法时,国内激烈辩论国家博物馆体系,是否应该在促进外交和经贸利益方面发挥作用。但随着近年来阿布扎比卢浮宫和马拉加蓬皮杜中心的开放,法国利用“博物馆外交”在海外提升形象并发挥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正顺利推进。
与中国西岸集团为期五年的合作案,蓬皮杜称,该项目是法中两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交流项目”,将以长期交换展览的形式,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同时将法方经典馆藏借展于上海。过程中也将以学术角度,进行跨域的文化研究、人才培训工作。西岸集团则将负担实体空间的成本,并且每年向蓬皮杜支付不包括交通费和保险费在内约275万欧元。
尽管蓬皮杜方面坚称,上海项目背后的主要动机是交流而非营利,但国际策展人苏美玉卻指出:“中国付得起钱,然后也是中国的观众最热情。九十年代为什么奥赛、卢浮宫、蓬皮杜、罗丹全部都想要去台湾展,而整个的地盘已经从日本到台湾,然后过来再到韩国,现在到大陆,很正常的,他们要扩展亚洲的市场,他们要找一个平台,现在最好的平台是上海。不然怎么可能蓬皮杜最近会展一些有关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然后说收藏他们的作品,然后放在蓬皮杜同时展出。”
![资料图片:巴黎蓬皮杜中心主任拉斯维尼( Serge Lasvignes)。(美联社)](https://www.rfa.org/resizer/v2/6QMUSJF6KCEUO6KDNQ3QY6OXOA.jpg?auth=8d96fe4e7bd460c056caedc0694edf0a8eddd9f59ad97ecd393549df6f68c29d&width=800&height=450)
苏美玉认为,中国的动机则是要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当然大陆也想要有(国际的文化)话语权,艺术的话语权,跟美国一样。二次世界大战完了以后,在威尼斯为什么肯尼迪要抓着他们艺术家的手说,现在该我们了。我们也曾经看过一个法国人做的一个报道,讲出FBI介入把艺术家推广到欧洲世界,要跟法国争话语权。因为以前都是法国,都是巴黎,现在该到纽约,纽约完了以后该到大陆了,到上海了。”
拉斯维尼在开幕式上说,主要目的是促进法中之间的文化对话。但在中国,这个对话却面临挑战。
中国的思想审查制度全球艺文界周知,即使如法国蓬皮杜策展也必须当局批准后,才可进行。开幕展“时间的形状”,蓬皮杜以馆藏包括大师毕加索、米罗的100件大师经典作品,介绍20世纪艺术史。不过,中方要求替换的作品至少就有5件.
拉斯维尼不讳言,“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各式各样理由,的确必须替换部分的展览规划。 拉斯维尼: “有些展览作品构成问题,有些作品需要被替换。但结果却恰是我们原本就想拿来这展览的作品,蓬皮杜将随着上海项目的进行对情况进行评估。”
无论是法国输出文化产业,展现文化实力,或中国对思想审查的坚持,都必然对博物馆和策展者甚至艺术家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研究、维护和策展标准不一的情况下,未来双方对艺术“本质与价值”的对话磨合会产生何种变化,各方都拭目以待。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蔡凌巴黎报道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