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外交"重现? 慕尼黑会议可能上演"布王会"

0:00 / 0:00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传出可能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在本周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面,虽然双方仍未证实,但有分析说,若趁多边论坛会议期间举行场外会晤,例如"走廊外交"的做法,在美中关系因为"间谍气球"事件陷入低荡之际,会是更务实、更有弹性的做法。

  • 间谍气球事件后 传布林肯最快本周五见王毅
  • 美中互动恶化 美副国务卿提对中外交战略
  • 间谍气球延烧 中国“挤牙膏般”指控美国监控 Opens in new window ]

    慕尼黑安全会议将于2月17日召开。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正为布林肯和王毅可能在本周稍晚展开的“布王会”做准备。有美国官员透露,双方会面可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空档举行。

    如果“布王会”最终真能实现,将会是中国“间谍气球”事件之后美中最高级别外交官员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间谍气球”事件曝光后,布林肯临时取消原定的访华行程。前美国在台协会副处长、也是前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的葛天豪(David Keegan)就分析,在两国的紧张关系下,双方能借由多边论坛上的场外会晤,重启接触,会有更多弹性。

    非正式会面更有弹性

    葛天豪:“中国做了让美国非常不高兴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去北京合适吗?(多边论坛)消除了谁去找谁的问题,布林肯不一定非得去北京,王毅也不用让步来安克雷奇或华盛顿,它消除了有关(见面)地点和外交礼宾安排的相关问题。”

    不过,双方都没有明确证实是否有会面安排。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助卿唐弗里德(Karen Donfried)15日在电话简报会上仅表示,慕尼黑会议期间有很多双边互动机会,议程还在研拟中,目前没有具体消息要宣布。

    葛天豪则认为,类似的“场边会议”、“走廊外交”(Sideline Diplomacy)能提供双方更多弹性,在紧张局势下或许能提供更高的外交成效:“场边会议要灵活得多,来自两个国家的媒体或其他政治人物的反击,强度都会小得多,事前准备也相对较少,因此双方都降低了预期,反而增加了灵活性。”

    “场边会议”、“走廊外交”体现更灵活的外交手段。2010年,中国渔船在钓鱼台海域遭执法的日本巡逻船撞击,中、日关系紧张局势急剧升温,直到后来在亚欧首脑会议上,时任中国总理的温家宝与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走廊会谈25分钟,让中日两国能在紧张关系下“创造条件”、更加弹性地处理双边议题。

    另外,在去年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的场边对话,也引起关注。

    在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会面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美联社)
    在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会面的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美联社)

    "布王会"能拯救美中关系?

    葛天豪认为,美、中两国在气球事件之前已经着手安排布林肯访华,双方已经就许多议题做好准备。气球事件让美中关系急转而下,布林肯与王毅是否会面?以及会谈能否带来转机?延续之前规划好的对谈,外界十分关注。

    “(此前)双方都在为重要的双边会谈准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工作已经完成。关于气球的讨论还没有结束,但所有其他议题都已经准备好了。(场边会议)很好,因为它非正式,时间更短一点。 他们可以专注于主要议题上。”葛天豪说。

    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曾与中国驻美官员就中国气球事件交谈,并传达拜登政府愿意恢复与中国外交对话的兴趣,前提是美国的主权不容侵犯。

    美中关系能否借一场“非正式”的会面止损仍是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双方你来我往的指责并未停止。

    美国国会联邦参议院周三(15日)通过两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案,谴责中国高空侦察气球侵犯美国主权。这不是美国国会第一次针对“间谍气球“事件表态,美国联邦众议院在更早之前的9日就”无异议通过”决议,谴责中国的气球监视计划是“公然侵犯”美国主权。

    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周四发表声明、批评联邦众议院的决议是刻意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对于气球事件,北京坚持气象飞艇主要是收集天气数据,并反控美国的气球飞入中国领空,包括新疆和西藏。

    记者:陈品洁 责编:郑崇生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