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国竞争加剧,但仍面临同一个挑战:全球性气候变化。现今的中国在对抗气候变化上,遇到什么困难?美国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又如何在气候议题上合作?
美国国防部定调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然而谈到与中国展开合作时,共同对抗气候变化显然已成为首要清单,不过这条合作道路显然崎岖不平。
与中国合作不存在让步
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北极和全球弹性政策主任波洛克(Greg Pollock)认为,中国试图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其他议题绑在一起,这种论调站不住脚。
波洛克:“近年来,中国已经证明不愿承诺在气候问题上采取进一步行动,反而适得其反,将不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明确表示它希望(国际)在其他问题上让步,是在包括气候等共同挑战上合作的先决条件。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站得住脚的行动方针,这不是在全球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该做的。”
不过波洛克补充,美国更应该做的是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倡议,有策略性地与盟友合作,并强调与中国的合作并不存在国家安全上的让步。
“我们应该对关键盟友和合作伙伴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以抵御海平面上升、更强大的风暴、更频繁的灾难,特别是在日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如东南亚和受威胁的太平洋岛国。我想强调的是,国防部认为在维持有能力对抗气候变化,与加强威慑面对来自中国等威胁之间,没有所谓的权衡取舍(trade off)。”
气候变化带给中国的弱点
波洛克是在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4月11日举办的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在这场讨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会议上,与会的专家皆认为,美国不再是可以驱使中国采取行动的角色,中国的行动目的更多是想要对抗西方叙事、与美国竞争。
曾任职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现任美国气候与安全中心( Center for Climate and Security ,CCS)主任的艾琳·西科尔斯基(Erin Sikorsky)在会上表示:“在气候议题上,中国试图利用这个问题来提升它在邻国心中,以及和美国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将自己塑造成世界舞台上气候问题的领导者和合作伙伴,特别是在接触太平洋岛屿国家,以及对气候感到担忧的国家。”
西科尔斯基在近期发表的一篇报告中,详述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会给中国带来国家安全漏洞,包括对军事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直接风险,例如沿海造船厂、建立在永久冻土上的铁路和能源基础设施等。其次,气候变化威胁到全国的粮食和水安全,这加剧了中国国内政治稳定的风险。第三是外部风险,因为气候变化加剧了国际社会对共享资源的竞争,间接刺激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尤其是比中国更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那些国家。
记者:陈品洁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