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于4月21日就人工智能管理提出一项议案,将严格限制人工智能恐威胁人类安全或权益的领域。专家担忧此举将扼杀欧盟人工智能创业机会,并使中美两国维持在该产业的领先地位。
欧盟于周三公布的法规提案长达108页,包含禁止人工智能用于监控、人脸识别、社会评分系统等恐威胁人类权益的范围,以及限制或禁止多项高风险产业使用人工智能,例如关键基础设施、无人驾驶汽车、大学录取和贷款申请等。违反法规的公司将面临高达其全球销售额6%的罚款。
欧盟委员会负责数字时代的执行副总裁玛格丽特•韦斯特格(Margrethe Vestager)在推特影片上宣传这个提案:“我们想达成的是让大家能信任科技,如果科技带有高风险,我们需要面对且解决它,以达到科技的全面性使用。”
她也在声明中说道,有了这些有里程碑意义的规范,欧盟将带领制定新的全球规范,以确保人工智能值得信赖,通过制定标准,欧盟能在国际推广道德科技,并确保欧盟在此过程中保持竞争力。
严格法规恐使欧盟人工智能发展落后
不过有专家认为,欧盟严格的法规限制,将使中、美两国维持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先地位。现居欧洲的美国数据创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资深政策分析师穆勒(Benjamin Mueller)就指出,法案涵盖的规范恐大大打击欧盟内部的人工智能新创产业。
“非常关键的是去了解欧盟所做的,基本上是在扼杀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机会。作为欧洲的初创公司,需投入巨大的额外成本和时间,来架设符合这些规则的人工智能系统。”穆勒在接受本台访问时说。
他指出其中一个结果,是欧洲人工智能新创公司将会迁移至美国、中国,在该地获得一定收益及客户量后再回到欧洲,“等他们可以负担得起律师和顾问费用的时候”。
“事实上很显然,这项法规会使(欧盟)构建人工智能变得更加困难。”穆勒说。
人权团体批法规存在漏洞
不过也有声音呼吁欧盟的法规应更严格。
人权团体“国际特赦组织”科技组(Amnesty Tech)长期关注科技发展下的人权发展,多次就监视系统、人脸辨识、人工智能及网路审查等议题发声。其主任拉希姆(Rasha Abdul Rahim)就在一份声明中就指出,该法案将部分生物识别系统列为“高风险”,“严格必要”时将允许使用,譬如警察依旧能使用监视器搭配非实时面部识别软件,在未经个人同意下,追踪个人在社交软件上的行动以及图片。
“我们呼吁欧盟补足这条法规中的漏洞,以避免滥用和歧视,包括禁止使用大规模监测的面部识别系统。”拉希姆在声明中说道。
西方国家担忧中国通过人工智能成就威权统治
中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监视民众甚至打压少数民族,已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担心北京政府利用高科技助推威权主义统治。美国联邦政府的“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三月就发布报告指出,中国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警告中国可能会在未来十年超越美国的领先地位。同时报告提到,中国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渗透美国社会、盗窃美国技术。
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发言人瑞格勒(Tara Rigler)告诉本台:“对于在世界上珍惜个人自由的任何人来说,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创造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先例。(中国)在境内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将人工智能用作压制和监视的手段,与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使用信念恰恰相反。”
她指出,美国必须与其他民主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将保护隐私的标准纳入人工智能技术中,并推进民主规范来指导人工智能使用,使民主国家可以负责任地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国家安全目的,而非助长威权主义。
有媒体指出, 欧盟的提案在成为法律生效前,需要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和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的批准,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年之久,也有可能面临调整。
本台记者陈品洁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