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事件后美中高层首次会晤 双方依然态度强硬

0:00 / 0:00

中国监测气球事件后,美中外交高层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安全会议期间,进行"场边"会谈,但会后披露的讯息显示,会面气氛并不友好,双方在气球事件和俄乌战争的立场上,互不示弱。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时,于当地时间周六(2月18日)举行会晤,根据会后公布的资料,气球事件和俄乌战争是会面的重点。

布林肯会后接受美国媒体访问,他表示,已清楚向中方表明,不能接受中国侦察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又说,中方以监测气球,侵入五大洲40多个国家领空的计划,已在全世界面前暴露,绝不容忍再发生侵犯美方主权的行为。布林肯透露,王毅并没有就气球事件向美方表达歉意。

在俄乌战争的问题上,布林肯表示,目前掌握的信息显示,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他已向王毅表明,美方非常关注中方正考虑向俄方提供武器等物资的支持,警告北京,任何对俄援助,将造成“严重”后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王毅是应美方请求,与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王毅已在所谓飞艇事件上,向美方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又说,美方所作所为,是典型的滥用武力,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炒作升级、扩大事态,中方必将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王毅又强调,中方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

评论:王毅不就气球事件道歉 显示中方无意与美缓解紧张关系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宋国诚表示,国际社会原本期待,这次的高层会晤,能缓和中美因为气球事件更为紧张的关系,但他认为,中方无意改善关系。

宋国诚:"中共毫无要和美国缓和关系的意愿,这次会议王毅根本就不道歉,王毅这个说法完全就是一种诡辩、狡辩,强词夺理,恢复他过去战狼的蛮横无理姿态,死要面子的外交,会让已经因为间谍气球而交恶的美中关系,更加恶化,火上加油,中国已经认为美中之间,终须一战。显示美中关系未来的发展极不乐观。"

王毅20日与匈牙利外长、贸易部长进行双边会谈。(法新社图片)
王毅20日与匈牙利外长、贸易部长进行双边会谈。(法新社图片)

宋国诚表示,布林肯的表态,等同向中方发出最后的警告,又认为,如果中方不作理会,美方应考虑调整对华政策。

评论:中美高层仍能对话 显示关系未有进一步恶化

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表示,中美关系缺乏互信,存在怀疑已多时,这次会面的重点,应放在双方还想透过对话,避免误判。

庄嘉颖:"两方都不肯示弱,这样子的情况其实已经太久了。经过气球事件比过去更复杂,双方还有意愿对话,可能比较关键,因为双方的关系是好是坏,主要就是能够避免一些误判和一些错误的理解,所以有意愿对话,即便是有一定的紧张,有对话总是好事,但进展可能不会很快。"

美国战斗机击落中国间谍气球。 (美联社图片)
美国战斗机击落中国间谍气球。 (美联社图片)

至于俄乌战争会否把中美关系,推向更恶化的方向,庄嘉颖表示,除非中方更明显协助俄方,否则不会直接深化双方关系。

评论:各国表态显示中方欲联欧抗美增谈判筹码的计划失败

中国独立政治学者吴强表示,他从王毅此行披露的讯息,认为中方想联欧抗美的计划已失败。

吴强:"王毅这次欧洲的访问,是带着来自最高层连欧抗美的意味,为中美的竞争增加更多的筹码。但是乌克兰战争之后,中国是对整个Global West(全球西方)的最大威胁。王毅显然无视、忽略了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的讨论,仍然是一个相当强硬的态度,没有做出任何的灵活的调整,相信他的这个联欧抗美的外交是失败的。"

另外,对于美国媒体引述五角大楼高级官员的消息,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对中国间碟气球飞越美国并不知情,显示习近平不相信他的军队。吴强表示,有关气球事件的细节,都是茶杯里的风波,相信中方疫情后,需要改善与美的关系,在3月的两会后,在外交政策会有调整,中美关系才可能缓和。

记者:陈子非 责编:陈美华 嘉远 网编: 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