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中国积极招揽新成员加入之际,七国集团中唯一参与这一倡议的国家意大利却多次表示考虑退出计划。中共派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访意,试图拉拢意大利民间和工商界。
中国官媒新华社周三(6月28日)报道,总结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3天访问意大利的成果,表示刘建超曾与意大利参议长拉鲁萨、副总理兼外长塔亚尼等当地政要见面,也与意大利议会"中国之友"协会进行座谈,强调中意互为战略伙伴,要进一步深化政商界的务实合作,推动中意、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中联部官方微博也报道刘建超的行程,但连发多帖,重点放在刘建超与意大利的工商界代表和智库学者互动的内容。刘建超赞赏意大利中国理事会基金会和意工商界人士,长期在两国的战略对接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说,两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走出前瞻性和互利的合作道路,为世界各国树立榜样,希望两国企业家能推进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评论:"以商、经"迫政 冀在西方围堵中杀出血路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宋国诚表示,从刘建超访意大利的安排,以至早前外长秦刚和总理李强访欧的态度,均显示中国对欧洲的外交重点,已改为走民间外交的策略,想通过民间的亲中力量,扭转针对中国的态度。
宋国诚:"不管是欧洲和亚太,都已形成天网式对中共围堵的网络,从地缘政治来讲的话,几乎已经看不到有任何的漏洞,或者是缺口。跟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沟通这条路,中共已认为是此路不通了。中共现在就是想突围杀出一条血路,现在唯一一条血路,就是一些当地国家亲中的企业和团体,所以它(中共)现在就是走一个弯道,拉拢亲共的企业,然后"以经迫政"。刘建超去意大利这件事情,就特别显示以商迫政。"
宋国诚表示,用民间力量也难以挽救因为"一带一路",使中国在欧洲商界和政界失去的信心和信任。
宋国诚:"实际上人家是看到你的直接投资等等,要么就是毁约,要么就是烂尾工程,要么就是豆腐渣,任意地甩尾烂尾落跑等现象,对欧洲的企业界来讲,是不可接受的,特别是一个在西方国家非常讲究的商业信任,中国也没有什么信用可言吧。'一带一路'就是名存实亡,未来几年的话,我想陆陆续续退出'一带一路'协同协议和合作协议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吧?"
评论:几十年前的"旧招" 难为中国解现困
独立政治学者吴强表示,刘建超此行试图重新借助商界,作为中西的中间桥梁,但这种手法,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常用的手段,当时企业助力中国争取最惠国待遇等的成果,但现在的国际政治环境,与西方对华态度已大不同,重用同一套难解面前的局面。
吴强:"中国自己在意识形态和很多政策方面,都在自我与全球化脱钩。这么做,恰恰是暴露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之间根本的矛盾。而且,这种通过企业家的游说的方式,是三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办法,不是一种政策创新,只是地方政府吸引外资的热衷做法,我们看到这种手法,是被中央政府和总理带到中南海来采用,作为反'去风险化'的努力,我相信它的成效是很有限的。"
吴强表示,中国愿意放低姿态,力挽意大利续签"一带一路"合作备忘,也有其他战略考量。
吴强:"这是中国政府过去10年以来,很难得的一种姿态的方式,北京是要不遗余力挽救意大利作为'一带一路'的G7唯一签约国,既是保护保卫一带一路政策,保卫元首外交的一个努力,而更重要的是在G7成员国合作当中,与意大利签约实际上能起到一种分化的作用,象征性要远远大于合作的实质意义。"
吴强表示,若中国挽留意大利失败,会对"一带一路"计划带来很大的打击,也显示民间游说的手段无法解决中西之间存在的矛盾。
记者:陈子非 责编:许书婷 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