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北京表明愿意和德国构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之际,德国外交部起草《对华战略》草案,外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要求把双方经济合作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钩。评论认为,战略草案颠覆了德国长期以来与中国交往的模式,势必重塑德中关系。
德国外交部起草的《对华战略》草案长达59页。据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报道,草案具体谈及新疆和西藏的人权状况,形容当地发生“大规模人权侵犯行为”,考虑对强迫劳动进行更深入审查,并收紧针对出口业务发放贷款的准则。
在谈到外界关注的制裁时,该草案表示,若在欧盟框架内不能确保供应链没有侵犯人权行为,德国也应准备停止从侵犯人权的地区进口产品。
草案涵盖德联合政府不同党派立场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所属的绿党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强硬贸易政策。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顾问曾复生认为,《对华战略》草案涵盖了联合政府内不同党派的立场。
曾复生:“因为现在的德国政府是一个联合政府。里面有主张(德国)要跟中国大陆强化经贸合作关系,满足德国经济内部发展的需要。这是一派的看法。另一派看法是,德国必须坚定人权等主张,所以不能过度依赖中国大陆。综合之下就是想要把跟中国大陆的经济合作把人权(问题)的改善来挂钩,希望能够双管齐下。”
据报道,德国外交部已向其他部门提交草案,即将投票表决。曾复生表示,俄乌战争导致德国出现能源危机,估计草案会遇到阻力。
曾复生:“现在德国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差,因为它们失去了廉价的能源,强化它们产业的竞争力,加上在俄罗斯的威胁下,很多资金和人才都开始往美国移动,造成德国中、低阶层生活困难。德国比以往更需要和中国展开经贸合作。”
吴强:草案改变欧中“沉默人权”外交模式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独立时评人吴强认为,对华战略草案颠覆了德国数十年来所谓的“沉默人权”外交方针。
吴强:“改变了过去欧洲对中国的人权外交模式, 把它上升到跟经济挂钩了。这是重大的变化,升级为‘人权经济’的形态。因为现在的全球经供应链企业都要经历到‘人权合规’的问题。”
吴强说,草案不仅重塑德中关系,而且影响极为深远。
吴强:“人权议题战略化重塑德中关系和欧中关系,以及重塑全球化秩序,意味未来中德关系不是简单的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的翻版,也不是简单的两个制度之间的竞争,而是两个制度围绕着人权问题会产生摩擦和冲突。”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本月初访问中国时,习近平曾表示,中方愿同德方共同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德、中欧关系取得新的发展。当时朔尔茨说,愿意与中方深化经贸合作,并且就立场不一致的问题交换意见。
记者:高锋 责编:陈美华 郑崇生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