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习会"落幕 中国重启数十年前民间外交

0:00 / 0:00

拜登和习近平的旧金山会晤落下帷幕。中国官媒强调习近平与美国民间团体互动,并回顾美中两国人民百年交往的历史。有评论认为,本次"拜习会"是美中各取所需、各明立场。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引起西方媒体关注。外媒认为,此次拜习会的重要进展是两国恢复高层军事交流。不过,根据公开信息,美中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并没有任何突破,双方只是各自重申立场。然而,美中关系的最大障碍也是台湾问题。

资深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周五接受本台采访时说,这次美中元首会面重点是缓和两国紧张和对峙关系:“因为中美现在这种紧张对峙局面,尤其是相互之间完全不接触,第一是不现实的,但是习近平这次摆出第三次连任后,非常高调地到美国来。事先他做了很多准备,也做了让步。尤其是目前中国经济状况,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如果继续保持对美国的敌视政策,经济只会更加糟糕。”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文《习拜会成果、争议及利害关系解析》写道,在周三的“拜习会”上,拜登和习近平为美中关系定下了缓和分歧的基调,但两国关系的重启可能很快面临双方之间深刻分歧的考验。该报在另一篇《习近平未就中国营商环境安抚美国商界领袖》的文章指出,外国资本正在逃离中国。然而,在六年来的首次访美之行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并没有花费太多心思赢回美国企业和投资者,没有安抚因中国日益严峻营商环境而深感不安的美国企业。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商界主办的晚宴。(法新社)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商界主办的晚宴。(法新社)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美中峰会取得多方面进展,但争议为未来双边关系蒙阴影。

中国媒体则用大量篇幅报道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表示,希望美中关系在人民、基础在民间、在地方,中美关系的未来由人民创造。习近平更提出,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赴中国交流学习。

中国民间外交始于毛泽东时期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观察人士对本台说,在美中关系恶劣之际,中国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民间的交流去影响美国政府,这种办法曾在数十年前使用过:“这是一种洗脑式的民间外交方式,除了好大喜功营造中美关系的所谓民间外交的气氛,并没有实质性帮助中美关系尽快恢复。两国关系在最低谷的时代,以此来吸引美国青年,有多少吸引力令人怀疑。这种邀请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初期曾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印象深刻的是1984年,胡耀邦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国访问。”

这位观察人士指出,从毛泽东、周恩来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共历代领导集体都有大量关于重视民间外交工作的论述,这是当局在正常途径行不通时,对他国保持交往的应变策略。

经济困境迫使习近平与美国缓和关系

旅居日本的学者郑榕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习近平访美前大量购买美国大豆,又和波音公司签署订购该公司客机备忘录,说明中国已顶不住美国的压力,但是对内仍要保持在美国人面前强势的态度:“经济压力,他的日子很难过了。如果跟美国示好,急刹车,可能追尾急刹车。中国内部的经济矛盾已经到了爆发点,现在不仅是工业、商人,人民不满已经到了极致了,万一起来造反怎么办?他这些年所谓分配机制和资金流向,和明、清时代的官僚跑马圈地一样。”

郑榕说,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发不出工资,民众看不起病,这些均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民众的不满情绪随时会爆发。习近平访美更希望安抚美国资本重回中国,但为时已晚。

总结拜登与习近平会晤,蔡慎坤说,双方虽然各自表明立场,但比不接触好。因为美中关系如果能得到改善,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有益处。

记者:古亭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