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击落的中国高空监测气球,其性质究竟是民用还是军用的问题,目前引发海内外舆论热议。
- 五角大楼:美国战斗机击落中国间谍气球
- 美国称第二个中国气球正"飞越"拉美 北京:"没宣布过布林肯访华"
- 中国间谍气球头上飞 布林肯:北京作法不负责任 不可接受
- 美国防部:中国侦察气球具机动性 布林肯推迟访华
- 就是中国间谍气球!五角大楼未排除击落选项
- 又一中国间谍气球现踪加拿大?渥太华召见中国大使
- 中国证实民用飞艇误入美国 外交部表遗憾
- 路透社:疑似中国"间谍气球"在美国上空飞行
中国外交部在监测气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宣称,这枚气球用于气象科研,受西风带影响,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严重偏离预定航线。
气象运用军事用途?
“它是一个作军事用途的科学研究。”台湾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舒孝煌接受本台访问时做出上述推断。
舒孝煌进一步解释,中国政府近期非常关注平流层(中纬度区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在大气层边缘空间的发展,认为此区域包括空气密度、气流、航线等,可作为未来发展临近空间载具军事用途使用的测试。
舒孝煌:“这些区域的载具包括高空气球、太阳能无人机,可以持续飞行很长时间,几乎不用落地。包括极音速载具都在这空间操作,可以用来取代卫星资讯等很多军事任务。中国大剌剌地对于发展此空间用作军事用途非常自豪称,他们在此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根据百度百科介绍,平流层通信(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s)是用位于平流层的高空平台电台,代替卫星作为基站的通信。平流层信息系统一般是指,用位于平流层空间轻于空气的、准静止长驻空的飞艇作为平台,“装载一定的有效信息载荷,配合各种地面通信和终端设备所构成的系统。”文中强调,“平流层平台所处的空间是地球上空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它的开发对未来通信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本台军事评论员亓乐义认为,中国政府企图营造气象不等于侦查的假象,但搜集气象可用于军事用途。当试射弹道飞弹时,首要关键就是气象情报。
他以二战诺曼底登陆为例,当时盟军预计在5日登陆,但是气候恶劣,连德国指挥官隆美尔(Erwin Rommel)也坚信盟军肯定不会发起进攻,而放心返回家乡。然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气象主管斯泰格上校(James Martin Stagg)建议,将登陆大计押后一天。6日一早天气放晴,登陆进攻也成为二战历史转折点。
亓乐义说道,过去中国常以民用手段科研进行军事用途,很多国家睁只眼闭只眼。但是,这次美国把间谍气球击落有极大象征意义:“告诉中国不要再搞灰色地带、低于门槛之下进行军事行动,美国对这些灰色行动不容忍、不接受,对中国未来使力点就越来越小。”亓乐义补充说明。
为何卫星时代还要使用间谍气球?
舒孝煌指出,以卫星为例,卫星的发射成本高,就算低轨道卫星距离地表也至少400公里左右;而高空气球成本低,飘在空中距离地表比较近,类似这次中方气球出现在6万英呎(约18公里)高空。然而,目前空飘气球还在开发中,未达完全运用领域。
“这枚气球,中国大陆声称失控漂到美国去。换句话说,它可能很有限的飞行位置控制能力。因为它是空飘气球,跟浮升器不同。浮升器有动力、可以控制飞行。”舒孝煌说。
亓乐义指出,很多人误以为军事都是使用尖端技术,但是先进设备成本昂贵,大部分还是使用已有技术。以卫星而言,造价高,在轨道运行不容易对定点进行侦查;空飘气球在6万英呎使用,则成本低、效益高。
亓乐义:“气球在高空缓慢移动,是监视地面某范围中最好的动态行动,卫星太快。而且一般人对气球的警觉性不会那么高,因为高度够高,一般防空火力也打不到它。”
中国的意图为何?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伊格纳西斯(David Ignatius)日前撰文,对于中方此次释放检测气球的意图指出了三种可能:其一,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好战政权而言,能让美国难堪的机会永远吸引人;其二,中国军方或领导阶层内强硬派人士想破坏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出访;最后则是一连串失误造成。他引用美国官员所说,“有时候,左手不知道右手在干嘛。”
记者:黄春梅 责编:陈美华 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