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表所谓的"涉乌立场文件"列出十二点立场,中方虽强调停火止战、启动和谈,但不见谴责俄罗斯,还要求停止单边制裁。就有专家提出,若俄罗斯失败与重创,将有助于遏阻中国对台动武。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则表示,台海危机并非中国内政。
中国外交部在2023年2月24日俄乌战争一周年当天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十二点立场”,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推动战后重建。
“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表态,“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和提供平台。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文件并未出现任何谴责俄罗斯的字眼,也没有要求俄罗斯撤军,但以不点名的情况下提到,“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
另一方面,中方要求停止单边制裁。“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路透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获悉中国就俄乌战争提出政治解决倡议表示,还未看到有关文件,将在看到具体内容后得出一些结论,强调“我们希望与中国进行会晤”。“我认为总体来说,中国开始谈论乌克兰,并且发出一些信号,是非常好的事。”泽连斯基说。
中国扮调停者意图为何?
台湾的国策研究院执行长郭育仁接受本台访问分析,俄、乌双方在冬天集结部队与武器,为三月的春季攻势做准备。他认为,民主国家极度缺乏弹药,高强度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最后可能仍是平分秋色,两种极端可能发生。
其一,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可能在国内被推翻引发俄国政局动荡,这是中国不乐见;其二,普京可能使用战术性核武,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因此,在战争周年前夕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访问基辅、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访莫斯科,意在了解俄乌对和平谈判的看法以及相互之间的底线。
郭育仁预期,“从这边可以确定习近平一定会访问莫斯科,王毅是先头军,之后三、四月战争告一段落,习近平就会出访(俄国)。主因是美中必须介入协调俄、乌两国。”
台湾的前陆委会副主委、中研院欧美所研究员林正义在国策院一场座谈表示,习近平对普京战争的支持虽有所克制,但也没有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中俄经济关系加强,俄罗斯原油输出到中国也未受到阻碍。
在经济安全上,俄罗斯可能更需要依赖中国。北京对俄罗斯的援助要求低调回应,不可能完全拒绝。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之后,成为直接更加威胁美国的来源,使习近平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2049年前、也就是新中国建立百年前成为世界领导强权的长期战略目标,受到更大的国际警觉。
“北京最关注的是俄罗斯发动侵略后、受到的国际经济制裁,可能影响到假如中国侵略台湾,可能会有的经济制裁效应。”林正义补充说明。
他认为,“对北京而言,无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结果为何,(中国)绝不可能放弃对台动武的选项。”林正义进一步分析,若乌克兰败,普京重建军队,将进一步对北约维持侵略态势,也会间接鼓励北京领导人对台湾的冒险行动;反之,俄罗斯失败,对中国产生遏阻对台动武的省思较大。
林正义点出,乌克兰战争对中国的最重要影响是,“拜登政府警觉美国必须要提早因应‘台湾有事’的各种军事准备。”
布林肯:台海危机并非中国内政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3日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总编高德柏格(Jeffrey Goldberg)线上专访。根据国务院提供的专访内容,当被问到乌克兰去年再次遭入侵,使中国对台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增加或降低?布林肯回应表示,这也是许多远在欧洲以外国家努力的原因之一,日、韩和其他国家加入支持乌克兰的行列在于,如果允许侵略行为不受惩罚,它可能会打开一个潘多拉盒子,让潜在的侵略者认为“他们可以动手并逃脱惩罚。”
【布林肯:#台海不是中国内政】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February 24, 2023
【台海危机是 #全球性议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专访强调,全世界如此关注台海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不是如中国声称的内政,而是确确实实的全球性议题。要是台湾受中国侵略发生危机,将对全球经济造成 #毁灭性的影响。 pic.twitter.com/fa1ETcZSTs
他强调,许多国家团结在一起,不仅仅是对乌克兰的支持,还有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和出口管制,造成的严重损害还在累积中。布林肯认为,“这是中国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它必须将俄罗斯已经产生的巨大成本纳入考量。”
布林肯提醒,全世界如此关注台海危机的原因之一,“这不是一个中国所宣称基于其主权的内政问题”,这是全球关注的议题。他解释,每天有50%的商业运输要经过台湾海峡。从智能手机、洗碗机到汽车所需的大部分半导体都在台湾生产。如果因为中国侵台导致危机,这对世界经济和世界各国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记者:黄春梅 责编:许书婷 陈美华 郑崇生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