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为首G7国家对中降低风险不脱钩

0:00 / 0:00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认为试图与中国脱钩会是巨大错误,她主张降低风险,但绝非脱钩,并认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反映美国价值观,扮演关键制衡力量,中国无资格获世银贷款。中国外交部则驳斥,世银并不属于美国。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发布首份国安战略文件,也表态降低中国风险但不脱钩的立场。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6月13日在美国联邦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ttee)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尽管美中双方有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美国如果在贸易上与中国脱钩,“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耶伦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给美国经济带来积极作用,美国一旦停止对中国的贸易,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耶伦强调,当然,美国在美中贸易当中,应该寻求降低风险,但是“绝对不可以脱钩”。

对此,台湾国防部智库“国家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钟志东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表示:“美国没有要跟中国脱钩,他只是要正当化美国所谓在七大工业国强调的去风险。去风险跟脱钩,存在相互竞争关系,既要避免依赖,又强调彼此在合作、共利的可能性。什么时候所谓负面的去风险,会高于反脱钩,就看双方在整个经贸竞争上的安全议题。”

美国总统拜登上月在日本广岛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后的记者会上就表示,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要与中国脱钩,而是在对中关系上去风险化,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免过度仰赖一个国家。

美国总统拜登2023年5月21日在日本广岛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的记者会上表示,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要与中国脱钩,而是在对中关系上去风险化,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免过度仰赖一个国家。(美联社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2023年5月21日在日本广岛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的记者会上表示,各国达成的共识,不是要与中国脱钩,而是在对中关系上去风险化,将供应链多元化,以免过度仰赖一个国家。(美联社图片)

强化供应链韧性 因应中国经济胁迫

钟志东提及,近日传出美国准备开放某公司高端芯片卖给华为引起股市反应,布林肯访美后会否放松对中国的管制?值得观察。

钟志东说:“七大工业国已给中共挂一个帽子叫‘经济胁迫’,又强调去风险,再主张一个反脱钩的概念,想要存在在两者之间,务实应对中国在全球经济影响力。万一像俄乌战爆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等,去风险就是要强调自己经济的韧性,避免对中国的依赖。”

此外,德国14日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称中国为“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指责北京正借由各种方式试图重塑全球国际秩序,加大力道确立主导地位,一次次背离德国的利益和价值观,违反这个欧洲大国的利益。该文件并抨击中国让区域稳定与国际安全“处于不断升高的压力下”,且无视人权,但是坦承这个亚洲强权“仍是解决许多全球挑战与危机不可或缺的伙伴”。

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示,德国“不想脱钩,想降低风险”,中国对世界贸易的融入不应受到损害,但带来的安全问题必须被考虑。

此外,新西兰总理希金斯十二日宣布,将在六月底率领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北京、天津和上海。并指双方贸易“极具韧性”,中国也是新西兰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国。

西方阵营松动对"红色供应链"的顾 ?

对德国、法国、欧盟执委会委员、新西兰、澳大利亚官员等接续访中,李强访德,加上美、德政要表态和中国商业持续往来,这是否显示西方阵营先前对“红色供应链”的顾虑,有所松动?

两岸政策协会理事长谭耀南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解读:“之前在讲脱钩这个概念提到是不是要有中国供应链?或非中国供应链的问题?美国、英国、韩国、日本、荷兰、台湾都有各自对中国高科技、关键科技、新兴科技出口管制限制的规定。在这些以外,并不存在脱钩的概念,也不存在不同供应链的问题。它谈的是供应链韧性,也就是必须确保在各产业、领域、供应链非常顺畅。”

谭耀南指出,供应链韧性谈的并不是不用中国的产品、不用中国的东西。可是如果中国将贸易或产品输出“武器化”,就是“经济胁迫”。

谭耀南说:“常见中国对韩国、澳洲、台湾制裁,作为报复手段,这被认为是经济胁迫,拿经济作武器化,作为国与国竞争的工具。这事情当然被认为不可以接受,所以讲供应链韧性,要确保没有问题,不是要跟中国脱钩,而是去风险化、分散化,万一中国突然拿贸易制裁当作经济胁迫武器,足够分散风险确保供应链不中断。”

钟志东也说,从耶伦、新西兰、德国的表态,不脱G7联合公报,所谓的去风险、不脱钩,执行上每一国会考量自己的作法。毕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化下已与国际整体金融系统息息相关,不可能一刀切。

记者:夏小华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