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领袖获邀十一月访华会习近平? 中国外交部否认

0:00 / 0:00

据香港《南华早报》日前披露,四位欧洲国家领袖获邀将于今年十一月到访北京,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但上述报道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称为“假消息”。不过,《南华早报》本周三进一步发文透露,相关邀请访问的意向仍在进行中。

《南华早报》7月19日报道引述欧盟外交官的说法,称中方发出邀请给欧洲多位国家领导人在今年十一月的中共二十大后赴北京与习近平会晤。已知获邀的有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anchez)。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在例行记者会被外媒问及此事。他回应说:“我不知道他们这是从哪儿来的消息,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个假消息。”

在赵立坚否认之后,《南华早报》20日再发出一篇报道,称已取得资深外交官员证实,这几个欧洲国家确实已收到邀请,邀访之事仍在进行,而德国、法国正对此审慎评估。报道还指出,届时习近平可望已获连任,希望各国领袖访中参加有如加冕仪式般的会面,如同当年的拿破仑三世。

欧洲领袖获邀访中报道 突显习近平连任仍有挑战

上述报道引起诸多讨论。时事评论员江峰在油管节目中说,这是习近平要防止关于他已经失去权力的谣言漫天飞。江峰指出,这个邀请没有名义,只透露两个信息,一是会面时间为11月,二是邀请人为习近平,意思只想告诉世界习近平将是胜利者。

时事评论员王剑在他的油管节目分析认为,《南华早报》在外交部否认之后,连夜更新再发报道十分特殊,说明了习近平坚持连任的决心和心态,也反映出他在连任过程中面对的抵制和挑战。整个风波显示了习近平和政敌之间的角力,是一招对一招寸土不让的博弈争夺。王剑认为,这说明习近平连任仍有变数。

2022 年 7 月 15 日,在北京的一个购物中心,巨大屏幕播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闻片段。(路透社)
2022 年 7 月 15 日,在北京的一个购物中心,巨大屏幕播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闻片段。(路透社)

从中欧关系来看,台湾辅仁大学意大利语文学系副教授张孟仁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分析:“《南华早报》报导中方邀请四个欧洲国家领袖访中的消息,准确性应该蛮大的。尤其最近一周,中国外长王毅积极跟欧洲(政要)碰面,例如前天跟法国总统外事顾问通话;前阵子马克龙跟习近平也通上电话,强调法中伙伴关系。”

张孟仁提到,更早前,中国宣布不买波音的飞机改买空中巴士;昨天欧盟跟中国也针对中欧投资协定进行新一轮谈判,讨论投资协定能否解冻的问题。相关讨论大部分集中在气候跟环境,欧洲国家当然也想讨论俄乌战争的问题,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一直不松动,让欧中关系前景不是那么看好。

张孟仁说,由于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中欧关系目前没有转好的迹象。相较于美国前国防部长、欧洲议会副议长正在台湾访问,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传出下月访台,日本多名国会议员也即将访台,中方最近的外交表现显得难看,气愤可想而知。若今年秋天,4国欧洲领袖都拒绝访中,北京的脸就丢大了。

学者:二十大后 欧洲领导人应不会立刻去北京 否则等于“朝贡”

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认为:“《南华早报》被马云买去,马云最近在政治上很倒楣。讲难听一点,南早放的不是假消息,它不敢放假消息,否则按共产党作法会被整改。”他研判,赵立坚否认不见得表示赵立坚知道内情。不管消息是真是假,赵立坚的否认或许要表示外交部没有泄密。

丁树范认为,另一种可能是若《南华早报》报道北京邀4个欧洲领袖赴京会习的消息为真,反映习近平的决策核心圈非常担心中国在西方世界愈来愈被孤立,西方反中情绪愈来愈强大。

丁树范:“前阵子,习近平跟欧盟进行欧中峰会视讯会议。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傅雷利(Josep Borrell Fontelles)公开讲:我们好像跟聋子对话。这话说得很重,显然习近平跟欧盟视讯会议完全失败,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被冻结在欧洲议会。”

丁树范指出,中国想改善跟欧洲的关系,分化美欧的关系,但二十大以后,欧洲领导人应该不会想马上去北京,否则就等于“朝贡”:“消息一出,我跟欧洲朋友讨论,他们也觉得皇帝登基外国人跑去朝贡似的,对欧洲形象不好。何况是习近平主导修改为无任期制之后第三任,备受争议。此时传出北京发出邀请函,应是考虑英、法、德、欧盟这些西方大国领导人行程很忙,若等到二十大后再约会面恐怕要到明年,那加冕的热头就被冲淡。”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夏小华 台北报道 责编 陈美华 何平 网编 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