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对华立场持续保持强硬,北约也将中国视为战略威胁。但近期美国寻求对华政策从"脱钩"向"去风险"的转变,引发外界激烈讨论。本周三有学者分析指出,美国及其欧洲盟国难以形成一致对华政策,欧洲仍在观望美国如何调整对华战略。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不断扩张其激进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美国及其盟国能否就如何应对北京达成一致,成为社会讨论的重要议题。有学者观察到,欧洲各国和华盛顿在对华采取一致政策上产生了分歧。
在美国学术双月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6月7日举行的网络研讨会上,英国政治周刊《旁观者》(the Spectator)助理编辑俞小丹(Cindy Yu)分析说,与美国的强硬不同,欧盟一直以较为温和的外交声音与中国对话。
她说:“在英国,我们的前首相特拉斯一直在讨论北约从经济而非军事角度对抗中国。我认为目前美欧双方存在沟通不畅,或者可能不仅仅是沟通不畅,而是双方在认识中国上存在偏差。”
俞小丹提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在本月下旬受邀访问柏林和巴黎,这是德法为缓和中欧紧张关系的最新努力。她认为,法国和德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参与者,也在欧盟中扮演重要角色;加之种种欧洲自身的历史原因,欧盟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外交政策。
此外,她还提到美欧一致对华的困难:“在中国问题上,美欧团结的一大障碍就是《降低通货膨胀法案》。有很多欧洲人对拜登政府这一法案感到不满……这是对欧洲人的又一提醒,即使涉及中国议题,某些美国优先的举措实际上通常会造成附加损害。”
日前,中国拒绝了美国提出的两国防长在新加坡会谈的请求。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6月3日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会议上发表讲话,称美国将继续与地区盟友合作,确保印太地区自由开放,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但美国近期对华政策从“脱钩化”(decoupling)向“去风险化”(de-risking)转变,引发外界对美国软化对华态度的思考。就此,《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副主编帕尔默(James Palmer)并不认为美国会作出让步。
“这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地推动某种和解。”他说:“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体系内部目前在安全和贸易与外交方面存在真正的分歧。”
帕尔默认为,中国仍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美国很难实质上联合欧盟共同对华采取强硬立场。
“让欧洲承认中国是战略对手或敌人是件很困难的事,美国也很难让欧洲加入,因为毕竟欧洲不是亚洲。虽然四方安全对话(QUAD)显示了一些大国野心的存在,但那是英国的殖民附属品……欧洲人不参与这场游戏,他们与中国关系的本质是贸易和一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对人权的关切。”
无论是中欧脱钩还是中美脱钩,俞小丹和帕尔默一致认为在双边贸易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这一期望很难实现。俞小丹指出,很多欧洲政府仍在观望美国如何实现对华从“脱钩”到“去风险”的政策转变。
国际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高级顾问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6月7日下午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随着中国支持对欧洲构成战争威胁的俄罗斯,欧洲转变了对华认识。他告诉美国立法者,欧洲的强硬立场可以掩盖27个欧盟成员国之间及个别欧洲政府内部存在的分歧,接下来欧洲将在实践中落实“去风险化”。
早在去年六月,北约成员国通过《北约2022战略概念》,将俄罗斯认定为是北约面对的“最直接的威胁”,而中国则构成“系统性挑战”,此举成为北约将中国列为未来十年战略目标的首次尝试。
今年5月10日,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伯·鲍尔(Rob Bauer)在北约布鲁塞尔总部举行的联盟国家军事首脑会议后再次向外界强调,北约不认为中国是威胁,而是挑战。他表示,不同于俄罗斯和恐怖组织构成的威胁,“北约并未指定针对中国的军事计划。”
6月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在挪威出席外长非正式会议期间,指责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对北约构成挑战,北约将联合印太盟友共同应对。
记者:经纬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