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通缩与产能过剩双重困境 美中聚焦经济分歧

在中国经济面临通缩与制造业产能过剩之际,美国高级官员将于本周前往北京参与一轮高层会谈,旨在讨论这些经济问题对全球市场的冲击。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对通胀压力,而中国则正面临通货紧缩风险。截至目前,华盛顿尤其关注北京过剩产能涌入世界市场对美国产业和工人的潜在威胁。尽管呼声不断,但中国政府似乎仍对改变现有产业政策持谨慎态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今年8月同比增长0.6%,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仅上涨0.3%,这一指标显示了中国物价整体疲软。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更是主要因素,随之而来的消费支出下降、企业利润下滑可能引发通缩问题的恶性循环。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通货紧缩已成为中国的“头号公敌”。

在这种背景下,外界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尤其是直接向家庭提供消费刺激。然而,中国政府却加大了对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支持,试图通过电动汽车、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升级,保持经济增长动能。这一政策虽有助于出口,8月份数据也显示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7%,但制造业的过剩产能最终压低了全球价格,并引发国际贸易摩擦。

2023年8月26日,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比亚迪工厂,一名员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工作。(路透社)
2023年8月26日,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比亚迪工厂,一名员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工作。(路透社)

与此同时,中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全球市场,尤其是美欧市场,成为国际争端的焦点。《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杰伊·尚博(Jay Shambaugh)本周将率领美国官员前往北京,与中方举行会谈。此次会谈是两国去年成立的经济工作组的第5次会议,旨在应对美中竞争加剧下的经济分歧。尚博表示,美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制造业过剩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他并指出中方相关政策可能对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人和企业造成损害。

中国的出口激增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已采取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手段,以应对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对西方国家的警告不以为然,并认为外界的批评是打压中国崛起的借口。

此外,美中之间的贸易争端不仅涉及制造业问题,还延伸至全球金融和债务问题。尚博表示,此次工作组会议还将讨论美中在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等领域的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多边谈判的中心,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美国希望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减少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然而,尽管内外压力日益增大,中国政府似乎仍对改变现有经济战略持谨慎态度。

记者:经纬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