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年:经济倡议或成政治突围

今年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即将在北京举行。近年来,这项投资近万亿美元的庞大计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批评和抵制,同时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持续疲软,要继续维持也日趋困难。那么,"一带一路"将何去何从呢?

“中方将于今年十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最隆重的活动。” 今年9月7日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发布如上信息。

反弹与对抗

不过,短短两天后,美国与印度、中东国家和欧盟就在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上宣布了一项跨国协议,建设“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 IMEC)。该协议将整合从印度到欧洲、途经阿联酋、沙特、约旦和以色列的铁路线和港口连接,加快货物过境速度。西方媒体称其为“现代香料之路”,该项目也被视为是对抗中国“一带一路”的计划。

与此同时,意大利媒体报道了该国总理梅洛尼在G20峰会期间,当面向中国总理李强表达了该国将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愿。作为七国集团(G7)成员国中唯一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协议的国家,梅洛尼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透露了该国计划退出的原因:“事实证明,近年来有些欧洲国家虽然没有加入‘一带一路’,但却能够(与中国)建立比我们有时做到的更有利的关系。”

资料图片:2019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长钟山与意大利劳动部长路易吉·迪马约在罗马签署了意大利支持"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美联社)
资料图片:2019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长钟山与意大利劳动部长路易吉·迪马约在罗马签署了意大利支持"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美联社)

意大利并不是唯一对“一带一路”倡议不满的国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早在2018年,就叫停了该国在“一带一路”计划下、价值200亿美元的东铁工程,以及高达32美亿元的输油管项目,原因是项目涉及巨额负债和内部贪腐。2021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取消维多利亚州与中国签署的“一带一路”协议,理由是该计划与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不一致。

2022年7月, 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斯里兰卡政府宣布破产,其高达上百亿美元的外债中,就包括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基建贷款。而早在2015年,该国为偿还债务,已被迫将深水港 – 汉班托塔港及周围15000英亩土地出租给中国,租期为99年。此举引发斯里兰卡民众抗议和国际舆论担忧。

今年6月,负债高达328亿美元的赞比亚历经2年艰苦谈判,最终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债权国就63亿美元的外债达成重组协议,其中有多达41亿美元是中国贷款。而同样深陷中国“债务陷阱”的国家还包括加纳、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多个非洲国家。

"一带一路"为何不再受欢迎?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 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5月24日举行的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以上致辞。

“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习近平“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该倡议于2013年秋被提出,并在2017年中共19大上被写入党章。据官方统计,至今中国已在该倡议下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规模达到近万亿美元。

2021年10月18日举行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启动仪式(美联社)
2021年10月18日举行的"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青岛倡议"启动仪式(美联社)

中国官方表示,该倡议“旨在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也是所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但是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试图透过“一带一路”提升其实力和影响力,在全球范围输出其治理模式。在10年前该倡议启动时,中国称其为振兴区域的“黄金机遇”,各国也争相加入。但现在,许多国家都对“一带一路”持谨慎态度。

“从金融上来讲,中国的贷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难以偿还,因为许多西方贷款是以援助和低利率的软贷款方式提供。”国际政治分析人士穆罕默德·泽尚(Mohamed Zeeshan)告诉本台,中国的贷款通常按照商业利率提供,同时没有西方国家通常要求的劳工、环保、善治等严格附带条件。虽然“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资金,但也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债务负担。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债务国。

据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AidData)项目2021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让几十个中低收入国家背负上高达3850亿美元的“隐性债务”。同时,约有35%的“一带一路”项目遇到比较严重的实施困难,如腐败现象,劳资纠纷,环境破坏,以及民众反对等。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指出,从结构来看,“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套高风险的策略:“它所投资的个别计划都是长期不受业界或其它国家、甚至国际组织看好或投资的。它在理论上可以给当地人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好处和开发,不过它的风险相当大。”

在中国这套高风险策略下,尤其是当新冠疫情袭击全球时,很多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偿债困境,而俄乌战争更令情况雪上加霜。威廉玛丽学院“援助数据”(AidData)项目的资深专家阿马尔·马利克(Ammar Malik)说:“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食物和燃料价格上涨,各国都开始面临财政紧张。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了,各国普遍不愿投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

伴随“一带一路”的扩张,中国官方对陷入财务困境或完全违约国家的紧急救助贷款也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根据“援助数据”(AidData)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一项研究,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向22个“一带一路”债务国提供了128次救助贷款业务,其中包括诸多的贷款“延期”,价值高达2400亿美元。这相当于“一带一路”总投资规模的四分之一。

旅美经济学者夏业良指出:“一带一路”计划10年来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太多实际经济回报,其缺乏公开和透明度也让外界更加怀疑中国的真正目的在于政治而非经济。

他说:“如果你的用意不是在获得经济回报上,而是想建立一个全球战略网络,甚至把西方作为竞争或者敌对的力量,这就会引起大家本能的抵触。”

中国砸大钱欲借"一带一路"抢当全球化捍卫者角色(法新社图片)
中国砸大钱欲借"一带一路"抢当全球化捍卫者角色(法新社图片)

"一带一路"的反作用力

中国官方一直宣称,透过“一带一路”项目建立了各方“利益共享平台”,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但实际上,中国是否真的由此和相关国家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赢得了更高的国际声望呢?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协会的亚洲部研究员戴维·萨克斯 (David Sacks)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讽刺的是,很多‘一带一路’项目给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带来了更多摩擦,而不是拉近了它们的距离。”

萨克斯谈到,像肯尼亚、斯里兰卡,甚至巴基斯坦这样长期和中国很友好的国家现在都对“一带一路”项目导致的巨额债务感到悔恨。同时,中国输出大量自己国家的工人和设备建设“一带一路”项目的做法也令这些国家感到沮丧,因为这些项目并没有创造当地的就业机会或传授技术。

萨克斯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形象近年来显著下降,我认为不能将这一切都归因于‘一带一路’倡议。但我确实认为,在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他们的体验并不都是积极的。”

过去十年,中国透过“一带一路”将其足迹扩展、渗透到世界各地,甚至包括北极和南太平洋岛国。同时,中国的战略野心也日益暴露。《纽约时报》在201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过去10年间,中国出资参与了全球至少35个港口的建设。这些港口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及中东等地区,不少是位于战略要冲。

夏业良指出:“中国往往会在这些国家要求一些权利,比如说投资在港口,慢慢就把其发展成自己的码头;还有的就是要求其与中国进行军事上的合作,我知道(中国)在南美的一些国家就建立了秘密的军事基地。所以他们的意图有公开的,也有隐秘的。”

与此同时,中国这些做法也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警觉。除了揭示北京的“债务陷阱”、“经济胁迫”和“新殖民主义”等问题外,美国和欧盟等也先后提出了“蓝点网络”计划(Blue Dot Network),“重建更美好世界” (B3W),“全球门户”计划(Global Gateway),“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GII)等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抗衡“一带一路”。

2018年8月28日,北京一座地铁站外宣传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一带一路"的广告牌。(美联社)
2018年8月28日,北京一座地铁站外宣传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一带一路"的广告牌。(美联社)

"一带一路"已收缩转向?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下滑、美中竞争态势和疫情的严重打击,中国大幅减少了对“一带一路”的投入。波士顿大学“全球政策发展中心”的中国海外开发性金融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海外贷款仅为40亿美元,远远低于2016年的750亿美元。在非洲,中国对当地的贷款额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便迅速下降,2022年仅签订9笔贷款协议,总额不到10亿美元,创2004年以来最低水平。

另据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的数据分析,2020年至2021年,中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比2015年至2019年的年均水平下降了7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降幅则为62%。

萨克斯表示:“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投资下降,现在中国自身也遇到了相当严重的经济问题。我认为,无论他们有多少资源,他们对风险相当大的‘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意愿都会大大降低。”

不过,多位专家认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尚未出局,因为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仍需要依赖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同时,中国要维持现有的影响力就必须持续从经济上拉拢一些国家,否则就会“钱”功尽弃。

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冲突实证研究项目执行主任卡普斯坦(Ethan B. Kapstein)告诉本台:“我们看到不只是中国,还有中国为主要股东的亚洲基础建设银行,在不同领域继续活跃。所以,我们不会看到一种大规模的收缩,但中国会对投资的项目类型更加精挑细选。”

《华尔街日报》去年9月曾报道,中国官方正对陷入困境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这在中方内部的讨论中被称为“一带一路2.0”,而新版计划将更加严格地评估新贷款项目。中方对以前不愿接受的贷款损失和债务重组谈判,目前的态度则转为开放。

该报还归纳出中国“一带一路”的一些新发展趋势, 包括更精简的投资组合, 如大幅减少对低收入国家的贷款,从大项目转向“小而灵”的投资;更多地投入5G等数字基础设施,减少对铁路、港口的投资;改变融资战略,与其他融资机构合作,共担风险。报道认为,中方如果要维持“一带一路”倡议,则需要对外提供更多的援助而非贷款。

萨克斯告诉本台,虽然“一带一路”未来可能将缩小规模,但其光环不会就此消失,因为这是习近平的标志性外交政策倡议:“我们继续看到中共文件中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习近平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中国基本上不可能承认失败,他们会继续该项目。”

国际政治分析人士泽尚指出, “一带一路”要维持投资就需要展开多边合作,但这需要中国出让部分项目的决策权,而这对北京来说很难实现: “中国目前为止尚未表现出愿意与其它主要国家或新兴国家以平等方式合作。中国把‘一带一路’主要当作一个国家或北京领导的项目,是场单人秀。”

2019年11月11日,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 与习近平在签署仪式后,共同发表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愿通过比雷埃夫斯港等合作项目,推动落实两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美联社)
2019年11月11日,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 与习近平在签署仪式后,共同发表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双方愿通过比雷埃夫斯港等合作项目,推动落实两国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美联社)

突破外交孤立 要靠“一带一路”?

美国智库外交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Felix Chang日前发文指出,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一直在不断变化,其最终目标可能变得更加政治化而非经济性。他认为,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担心被华盛顿包围, “一带一路”倡议的部分目的就是确保美国无法孤立中国。

学者夏业良也认为,目前中国在很多场合已明显感到被西方孤立、围堵的状况:“它一开始搞这个‘一带一路’的时候,是希望形成一个强大的国际联盟,跟西方较量。而且那个时候,他们自以为最终是能够占上风的。但是最近这两、三年,他们已经感觉到状态不象他们以前想象的那么乐观了。”

夏业良表示,目前“一带一路”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没有足够资金来满足习近平的“大撒币”作风。此外,很多国家也意识到“债务陷阱”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风险,因而不愿再跟中国继续合作。

“越是这种情况下,它越是要采取一种自保的方式。” 夏业良说,“它的重心不在于经济回报,而是在目前的形式下,更需要一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特别是一些小国家,在国际舆论上和国际组织一些论坛上,能够给中国一些支持。”

今年八月,习近平出席了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在中俄两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吸纳沙特、埃及、伊朗等六国加入这一合作机制。有分析认为,中国可能由此操控金砖集团,试图将其从经济组织变成政治集团,用以对抗西方。

有消息显示,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本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未来,北京也是否会借助“一带一路”打造新的政治阵营?全世界正在拭目以待。

记者:凯迪 责编:何平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