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上周在南海国际海域劫走美国水底探测器后,引发美方不满。有香港时事评论人士认为,该事件不排除是中方的一个挑衅试探动作,更涉及南海安全局势。
美国一个在南海国际海域的水底探测器上周四(15日)被中方取走五天后,中国国防部网站发布消息,指中美双方经友好协商,20日中午在南海有关海域顺利完成移交工作。
外交部指,事件反映中美两军之间建立沟通和协商机制是流畅,有助防止误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中方坚决反对美方派舰队在中国海域测量,威胁中国主权。
美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回应,指美方会继续调查,幷形容事件不符合国际法及海军专业道德标准,已从适当的外交和军事渠道,促请中方遵守国际法及保持克制,避免进一步干扰美国合法活动。
熟悉军事问题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澜昌认为,中美在外交层面或各方面一直在竞争。过去中方也曾表示发现美方在南海上一些收集资料行动,但这次打捞事件明显是中方的挑衅行为。同时刘澜昌相信,中方的行动也是给予美方的一个警告,刻意向候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个信息,就是假若将来就南海主权问题上美方以强硬的外交政策对付中国,中方绝对不会轻易就范。
刘澜昌说︰美方的无人潜航机是对中方海域进行了一个底质侦查的活动。那么中方一直在跟踪和监视着这个活动。这次有机会就捕捞了,显示北京是有部署的、主动地出击。主要是做给特朗普看,就是说未来北京处理中美关系,如果特朗普采取很强硬对抗的措施,北京也会有一定限度的还击。
南海领土争议源于位于南中国海周围的几个国家,对该海域的部分岛屿的主权声索重迭,从而发生冲突。网上资料显示,美国战后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直至2010年后重返亚太战略逐渐启动,美国认为南海大量岛礁都是礁石,中国与其他国家都没有主权资格,而历史海域权力必须以协商解决;同时认为南海大比例是无主权国际海域,美国有航行自由(权利)反对军事化。
有关的南海主权问题仍未得到共识的同时,中国大陆在2014年开始,在南海礁岩上大兴土木的填沙造岛,惹来有主权争议国的不满,包括在此国际海域上有活动的美国。
美国华盛顿智库早前表示,根据最新卫星图像,中国已在南海7个人工岛上部署武器,包括反导弹系统及防空系统。而大陆官媒《环球时报》则在取走水底探测器事件上,引述中方技术人士称,无人潜航器可用于科考,对海底底质或沉船进行探测,但也可以作为武器进行攻击、可以侦测水下的潜艇等。不排除美方的水底探测器加重中国在南海军事势态的担忧。
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黄伟国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从事件上看到中美双方都用比较克制的手法去处理,也许只是彼此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一个试探,看不出行动会升级:
黄伟国说︰中方只是用一个比较温和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没有刻意去追究美方的责任,中方没有把这个事情闹大。我觉得可能是一个试探,又觉得美方不会再那么快去做一些很具体的举动。
美国在上周四(15日)准备回收两个监测海水盐度和水温的探测器时,其中一部被中国打捞救生船取走。中国国防部表示,在菲律宾苏碧湾对开南海国际海域,发现一个不明装置,为免危害航行安全而取走。
事件引起中美舆论关注。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更在社交网站上指中方“偷窃”。中美双方经直接磋商后,中国国防部宣布“将以适当方式移交”。
特约记者︰丁汶淇 责编︰石山、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