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访华后国际媒体关注美中关系走向

0:00 / 0:00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引发国际媒体高度关注。连日来,海外对布林肯和中国官媒的"各自表述"纷纷发表评论,分析美中关系的恶化程度。

美国国会参议院4月23日表决通过总额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拨款法案,其中608.4亿美元用于援助乌克兰。美国总统拜登24日签署该法案,使其成为一项法律。与此同时,国务卿布林肯再访中国,并指责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巨额贷款,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输血”,敦促中国政府立即停止这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布林肯上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说,北京向莫斯科运送可供制造军火的关键零部件,无异于给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事火上浇油,要是中国不停手,美国将采取行动。

中国海军司令部前参谋姚诚本周一(29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中国深知俄军一旦被打败,接下来就是中国。因此,中国并不会放弃对俄国的支持:“中共再傻也不是看不到这一点,美国现在也没办法。他一方面花了九百多亿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架不住中共在背后撑着俄罗斯,美国援助乌克兰的钱不就‘打水漂’了,现在最关键的是中共的立场问题。你(美国)必须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实际上,中国最怕的是经济制裁。”

美中合作领域缩小 制裁加大

纽约时报中文网评论说,美中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似乎正在迅速缩小,而对抗的风险正在增加,但上周五的情况很明显地说明,两国都在努力挽回它们所能挽回的。另据《金融时报》报道,根据熟知相关讨论的5名消息人士,美国希望日本、韩国和荷兰更积极执行现行出口管制措施,包括阻止本国工程师对中国先进半导体厂检修芯片生产工具。

关注中美关系的中国媒体国际新闻编辑高胜其对本台说,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暂时会减少对俄罗斯的援助:“表面上的,更深入一点的暂时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的可能性存在,抛出一些所谓民企做替罪羊向美国卖好,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但是发生的几率不大。如果不发生上述情况,那么基本上美国和中国在面对未来战争方面算是彻底摊牌了。我们完全是两个阵营,就像当年的协约国和同盟国关系一样。”

高胜其认为,布林肯到访北京,除了要求中国立即停止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另一个国际议题是要求中国停止支持伊朗。他说:“一个是俄罗斯问题,还有一个中东问题,都是会谈重点。中国可能会想把问题从俄罗斯引向中东,但是美国更多的关注俄罗斯。因为俄乌战争对美国来说,其压力要比中东地区大得多。”

2024年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驻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讲话。(美联社)
2024年4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驻华使馆举行的记者会上讲话。(美联社)

中国称与美国达成五点共识

中国外交部对布林肯访华行程,并未提及美国的关注,而是强调双方在全面交换意见基础上形成五点共识,包括将举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其中包括双方同意继续依照两国元首指引,努力稳定并发展中美关系。双方肯定旧金山会晤以来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的正面进展、持续发挥已恢复和新建的外交、经济、金融、商务等领域咨询机制作用。继续开展两军交往。进一步推进中美禁毒、气变、人工智能合作等。

学者认为,美中两国关系似乎稳定下来,但潜在的敌视立场正在扩大,比如美国首次在菲律宾部署射程达一千多公里的中程导弹。台湾的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宋国诚周一在《上报》发表专栏文章表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6日结束了北京之行,完成了对中国递出“最后通牒”的任务,特別是在离別记者会中拋出一句重话:“中国如果不处理双边的分歧,我们自己来处理”。换言之,苦口婆心、好话说尽,如果中国依然逃避耍赖,给你胡萝卜不吃,那就祭出大棒。

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

宋国诚当天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布林肯访华前,美国政府已经表明,布林肯此行并非礼仪性访问中国,而是一个高强度的外交活动:“等于是彼此把底牌亮出来,指明这些问题,看有否改善的可能。其实美国对于中共已是一劝再劝,希望能够避免分歧,布林肯这次表达的是美国已到忍耐的底线。”

宋国诚以美国前国务卿赫尔二战前夕向日本发出“赫尔照会”对比布林肯这次向北京发出“布林肯照会”。他说:“美日之间在还没有发生太平洋战争时,当时国务卿赫尔有一个照会给日本政府,后叫赫尔照会,这次我把布林肯访华称为布林肯照会,这等于是开战前的通牒。”

1940年7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督促总统罗斯福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金,禁止日本使用巴拿马运河。面临严厉的经济制裁,日本曾经答应美国,只要日本在中国平息了中国的反抗,从印度支那撤兵可以考虑,并建议罗斯福和日本首相举行高峰会谈。赫尔坚决反对这种以牺牲中国抗战来换取对日和平的投降政策。罗斯福听了赫尔的话,逐渐对日本更加强硬。1941年11月26号,赫尔向日本宣布,美日恢复正常关系的条件之一,就是日本从中国全面撤军。

记者:乾朗、刘邦羽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