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南海冲突升级 中方水炮首度造成菲方士兵受伤

0:00 / 0:00

本周二,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紧张情势出现了新升级,中方海警船在冲突中对菲方船只发射水炮,首度造成菲方士兵于中菲南海争端中受伤。那么,两国在南海的分歧会如何发展呢?

3月5日,菲律宾民用租赁的补给船Unaizah May 4以及菲律宾海警巡逻船BRP Sindangan(MRRV-4407)在向位于南海的争议岛礁仁爱礁(菲律宾称为第二托马斯海滩)提供补给时,遭中国海警船使用水炮攻击驱离,造成菲方船只损坏、船员受伤。

据美国海军研究协会新闻(USNI News)报道,在 2艘中国巡逻船对Unaizah May 4发射水炮后,有4名菲律宾海军士兵受到轻伤,BRP Sindangan便护送Unaizah May 4上的受伤船员返回巴拉望治疗,其馀的2艘菲律宾船只则继续执行任务,替位于仁爱礁的菲方军队提供补给。

中菲南海碰撞 双方外交部各自表达抗议

虽然这不是中方第一次使用水炮驱离菲律宾海警船,但这是首次出现菲方船员受伤,在事件发生后,菲律宾召见了中国驻菲律宾副大使表达抗议,并进一步要求所有中方船只离开仁爱礁周围。

针对此一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则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抗议和谴责,她说:“3月5日,菲律宾2艘运补船、2艘海警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船只采取必要管制措施,现场操作专业克制、合理合法。……中方再次敦促菲方停止海上侵权挑衅,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导致海上局势复杂化的行动。中方将继续按照国内法和国际法,坚定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据本台此前报道,菲律宾登陆舰马德雷山号(BRP Sierra Madre)自1999年便搁浅在仁爱礁至今,该舰由菲国陆战队看守,军舰搁浅的原因旨在强化菲方对仁爱礁的主权宣称。由于该舰风化严重,生活环境极差,需要靠外界定期提供物资补给陆战队员才有办法生存,而中国方面自去年起,便展开积极行动企图阻碍菲方的补给行动。

尽管海牙国际常设仲裁法院(PCA)在2016年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裁定菲律宾在仁爱礁享有专属经济区权利,但是中方拒绝承认国际社会仲裁结果,而依旧对仁爱礁秉持单方面政治宣称。

学者:中菲南海冲突将持续升级

针对中菲双方在南海的冲突日益升级,美国华盛顿智库兰德公司(RAND)高级政治科学家郭泓均(Raymond Kuo)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台记者,中国自2012年起便对菲律宾在南海施加压力,但是时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基于经济考量,想和中国维持友善关系,因此在当时并未做出强硬回应。不料,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承诺未曾落实,这也导致现任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上任后决定对中国政府的侵略性行为进行反制。

郭泓均推估,中菲在南海的紧张情势会继续升级,不过冲突升级为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中菲双方会利用这些对抗在国内外争取政治分数,不幸的是,这的确会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但好消息是,马尼拉和北京的目标是政治的,而不是军事的,因为他们想将对方描绘成不负责任的一方,所以他们各自可以升级冲突的空间是有限的。”

华盛顿智库全球台湾研究中心(GTI)副所长多森(John Dotson)也谈到,中国没有派遣战力更强的解放军船只在南海行动,显示北京当局意图控制在南海的骚扰行动,尽管中方企图透过持续不断的骚扰和主权宣称,让周边的国家放弃对南海的主张,但也不打算过度升级南海冲突。

同时,多森分析表示,中国刻意不断的与菲律宾发生摩擦,背后的目的也是在对印太国家传递信号:“中国想要削弱和分裂由美国领导的印太同盟,美国与菲律宾自1950年代起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中国想借此告诉周边国家,和美国同盟没有价值、美国没办法给予各国保护,所以各国应该转而和中国签订条约。对中国而言,在有领海争议的国家中,比起日本,菲律宾是美国在印太地区实力最弱的协约国。”

学者:美菲存在防御条约 中菲冲突不太可能晋升为全面战争

另一方面,随著中菲自去年起在南海发生一系列冲突事件,部分观察人士认为,南海比台海更加危险、更有可能成为美中的第一个战区。

多森就此告诉本台记者,由于菲律宾和美国有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因此中国将格外小心,避免冲突升级为战争:“中国想将中菲冲突描绘为执法冲突,而不是海洋主权冲突,因为对任何对菲律宾军方的公开攻击都会触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郭泓均则认为,因为战争成本高昂,南海轻易陷入热战的机率不大,不过,亚洲地区的确缺乏化解冲突升级的安全合作机制:“亚洲普遍缺乏让各国家协调政治和安全政策的机构。虽然,比起中菲在南海的冲突,美国可能更密切地监控台海的情况,但地区冲突也是地区的责任,理想情况下,在亚洲的海洋国家应该意识到共同监控、协调、和应对挑战所带来的好处。”

(以上学者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音频由人工智能代读)

记者:唐缘媛 责编:李亚千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