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遇袭后中东局势升温 中国能否持续扮演"和平缔造者"?

0:00 / 0:00

近日,哈马斯的政治局主席哈尼亚在伊朗被暗杀,该事件使得中东地区的紧张情势再度升级。随着中国在此前不久才刚邀请巴勒斯坦的各个派别前往北京并签署《北京宣言》,外界关注,在紧张情势升级后,中国将如何持续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7月30日,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郊区发动空袭,真主党的高级指挥官富阿德·舒克尔(Fuad Shukr)在此次打击中丧生。事件发生后隔日,哈马斯的最高级别领导人之一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在伊朗遇袭身亡,在暗杀事件发生时,哈尼亚正在伊朗参加伊朗新任总统的就职典礼。

由于真主党和哈马斯皆为伊朗支持的组织,其高级领导人的接连死亡使得外界担忧中东的冲突局势将升级,特别是伊朗已誓言对哈尼亚的暗杀事件采取报复行动,这进一步引发了对中东地区可能陷入全面战争的担忧。

图为2024年7月30日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郊区发动空袭后遭到破坏的一栋建筑(美联社)
图为2024年7月30日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郊区发动空袭后遭到破坏的一栋建筑(美联社)

王毅致电中东三外长 学者质疑中国带来的"和平作用"

在此背景下,据中国外交部新闻稿,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上周六就哈尼亚在伊朗遭暗杀的问题,与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Ali Bagheri)进行了通话。

王毅在通话中表示,中方在中东问题上一贯“主持公道正义”,支持各方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特别是支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合法权利,中方强烈谴责暗杀哈尼亚的行径,这不仅侵犯了伊朗的主权与尊严,也破坏加沙停火谈判的进程,将局势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王毅同时指出,中方支持伊朗捍卫主权、安全、和尊严的作法,并支持伊方努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此外,王毅在上周二也致电了约旦外交大臣萨法迪(Ahmad Safadi)和埃及外交和移民部长阿卜杜勒阿提(Badr Abdelatty)。

王毅在各别通话中呼吁,国际社会应尽快协助加沙实现全面永久停火, 并重申希望实现中方提出的“三步走倡议”——实现全面停火;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推进加沙战后治理;切实落实“两国方案”。

不过,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员(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陶文亚(Tuvia Gering)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台记者,以色列方面显然不会接受中方所提出的“三步走倡议”,因为中国从未关注以色列的领土及主权优先被哈马斯侵犯的问题。

陶文亚说:“中国永远只聚焦在冲突的根本原因,它声称,战争会爆发是因为巴勒斯坦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但是,这样的说法完全没有道理,就算巴勒斯坦建国,10月7日的袭击还是会发生,因为哈马斯依旧存在。……中国在强迫以色列无条件的向恐怖组织妥协,而该恐怖组织现在在加沙依旧挟持著上百名以色列人质。”

2024年8月2日,在也门举行的一场集会抬出了遭袭击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画像。(路透社)
2024年8月2日,在也门举行的一场集会抬出了遭袭击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的画像。(路透社)

学者:中国对中东影响力仍低 《北京宣言》难以发挥具体作用

王毅与三位中东外长的通话,并非中国首次试图在哈以战争中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在中国的斡旋下,今年七月底,来自十四个不同派别的巴勒斯坦代表在北京进行了“和解对话”,并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

不过,据本台此前报道,以色列迅速谴责了这份宣言,以方表示,反对《北京宣言》将哈马斯纳入战后共同治理加沙的协定,以色列外交部长卡茨(Israel Katz)也就此重申“哈马斯的统治将被摧毁”。

针对《北京宣言》的签订, 位于台北的政大外交系教授李登科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告诉记者,与巴勒斯坦交好的友邦如埃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长期都在尝试斡旋与团结巴勒斯坦的各派系,不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他不认为对巴勒斯坦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中国,能透过《北京宣言》实际为巴勒斯坦带来团结效果。

李登科说:“共同目标,其实不管是法塔赫还是哈马斯,都很明显是要放弃成见,组联合政府或是新政府等等的,过去十几年已经讲了很多很多次了。……(相关协议)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办法付诸实现和实施,这非常困难,要真正能够化解法塔赫跟哈马斯之间的恩恩怨怨,更别讲其他的小派系,真的是不太容易。”

而陶文亚则谈到,他认为,中国政府在北京礼遇哈马斯的做法只会向恐怖主义传递错误的支持信号,他说:“中国并没有在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中国在我们的血上跳舞。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不是巴勒斯坦人无法建国,根本原因是哈马斯是个恐怖组织,它在巴勒斯坦社群中发展。”

中东局势紧张 学者:中国大概率不会实际介入

外界关注,随着中东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中国在接下来的冲突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否能够成功担任“和平缔造者”的使命呢?

对此,李登科认为,中国会对外发表呼吁停火的相关外交言论,但它在采取具体调停行动方面可能能力有限:“以色列跟中国的关系不是非常密切,中国对以色列的影响力非常非常少。美国则完全不一样,美国对以色列有强大的影响力,以色列大部分的军事武器都是来自美国。而且,美国有能力派遣海、空军到中东,中国并没有这个能力,中国的军事看起来还不错,在周边地区它有本事出动海、空军,不过要到几千公里外的中东地区,中国目前是没有可能的。”

而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东和平与安全中心研究员齐内布·里布瓦(Zineb Riboua)在接受本台采访时也认为,中国不会采取有意义的行动促进和平:“中国缔造和平的说法只是在掩盖北京当局支持伊朗及其代理人的策略。中国愿意帮助也门的胡塞武装组织、在北京接待哈马斯、并与和伊朗存在联系的不同派别接触,这样的作法削弱了美国对抗伊朗恶意活动的努力,并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塑造了长期的重要角色。”

美国白宫:有机会在本周就哈以冲突谈妥停火协定

另一方面,哈马斯和以色列正在透过调解美国、卡塔尔和埃及进行停火谈判,美国总统拜登、埃及总统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和卡塔尔国王阿勒萨尼(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上周四就此发布了共同声明。

该声明指出,现在是达成停火和人质释放协议的适当时机,在三国的共同调解下,停火协议的框架已经完成,只剩下实施细节需要敲定。因此,三国呼吁交战双方于8月15日在多哈或开罗恢复有关停火的紧急讨论,在弥合所有剩余差距后,立即实施协议。

针对这项协议,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上周三在记者会上透露,各方离达成停火协议已非常接近,他说:“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达成停火协议,各方的立场差距已缩小到可以弥合的程度。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这段路非常漫长。”

对此,本台也致信美国国务院询问美中在中东冲突上可能的合作,对此,一名国务院发言人以背景说明的方式回复记者:“正如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问北京时所说的,中国可以透过化解紧张关系、防止冲突升级、以及避免冲突扩散的方式带来正面的贡献。同时,中国政府也可以明确的告知哈马斯,它应该要接受当前的停火协议,并释放人质。”

记者:唐缘媛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