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建交75周年:冷淡氛围背后的新互动模式

2024年是中国与朝鲜建交75周年,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两国领导人尚未举行面对面会晤。与此同时,朝鲜与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而加深的合作,也引发外界对中朝关系陷入低谷的猜测。那么,中朝冷淡外交氛围的背后有何新的互动模式?

10月6日是中朝建交75周年。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新闻稿,中朝两国领导人在当天互致贺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他高度重视中朝关系,随着两方领导人在近年来多次会晤与密切沟通,他期许两国能加强战略沟通协调、深化合作。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提到,延续两国情谊符合各自的根本利益,他愿为巩固两国友好关系继续努力。

同时,朝鲜官媒朝中社报道,两国外交部长也在当日互致了贺电。中国外长王毅表示,巩固两国关系是北京“ 坚定不移的方针”;而朝鲜外长崔善姬则指出,维系中朝友谊是两国外交部门的重要任务。

然而,与两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口中描绘的紧密关系不同,外界注意到今年中朝建交75周年的纪念活动,相比2019年的70周年显得相当低调和冷清。

资料图: 2019年6月20日,访问平壤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共同乘坐迎宾礼车,对民众挥手致意。(Xinhua via AP, File)
资料图: 2019年6月20日,访问平壤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共同乘坐迎宾礼车,对民众挥手致意。(Xinhua via AP, File)

综合国际媒体报道,尽管两国在4月于平壤宣布2024年为“中朝友好年”,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也因此访朝,但此后两国官方媒体并未报道任何相关庆祝活动,这与2019年两国使馆举行庆祝宴会、朝鲜发行纪念邮票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此外,自2019年两国领导人互动以来,双方再无面对面会晤。这些迹象不禁引发外界猜测,中国与朝鲜过去被形容为“唇齿相依”的关系是否已出现降温,甚至陷入“新低点”。

对此,美国俄克拉荷马中部大学(Oklahoma Central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李小兵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过去75年来,中朝关系的紧密程度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时敌时友:“比如在冷战期间,中朝关系完全由中苏关系决定。中朝关系(每次)有很大的起伏波动,都是跟国际情势有关,(像是)邓小平时期的关系低点,那也是因为中国跟南韩建立关系、和美日改善关系,所以造成北朝鲜对中国的敌意。”

针对两国今年较为冷淡的互动,李小兵认为,这显示如今中朝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双方仍在摸索新的互动方式:“朝鲜现在越来越起到独立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脱离大国政治。……中朝关系脱离了过去的模式,说是‘低点’也好,说是‘变冷’也好,现在中朝都在摸索当中,希望能找出一个更好的途径处理两国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双方的生存发展。对两国有利,关系就容易发展;对两国不利,也就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情势下,过去的中朝关系便不能维持现状。”

中朝关系为何陷入冷淡?

中朝互动的淡化似乎透露出北京与平壤之间存在不同的政治愿景。自习近平上任以来,他便不断强调中国需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而金正恩则在今年1月呼吁修改朝鲜宪法,决定放弃过往和平统一朝鲜半岛的目标。朝方在宣布将韩国视为“主要敌人”的同时,甚至计划在战争时“占领并收复”韩国。

此外,据朝中社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在本周三发布声明,宣布切断所有与韩国的公路与铁路联系,以应对朝韩边界“无时无刻的侵略战争演习”与“美国核资产出没”。声明说,在捍卫国家安全的考量下,平壤决定采取反制措施,透过切断公路及铁路将双方领土“彻底分离”。

联通朝鲜开城市与韩国坡州市的边境道路,由空中鸟瞰。摄于2024年8月5日。(Planet Labs Inc via REUTERS)
联通朝鲜开城市与韩国坡州市的边境道路,由空中鸟瞰。摄于2024年8月5日。(Planet Labs Inc via REUTERS)

美国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韩国项目高级研究员凯拉‧奥尔塔(Kayla Orta)就此向本台记者表示,有鉴于中朝政治愿景不同,导致两国对彼此有不同的期待:“中国想要保有弹性。北京想在印太地区谋求安全与经济利益,一个很好的举例是今年5月的中日韩三方会谈。此外,中国也想在印太地区保有影响力,中国需要区域稳定才能达到这些目标。从这个角度看,朝鲜是中国的负担,尤其随着朝俄关系变得紧密,这会使朝鲜有更高的机率在朝鲜半岛和印太地区做出挑衅行为。”

奥尔塔谈道,对平壤而言,北京在安全议题上不够”积极”,因此使其降低了与中国加深互动的兴趣:“努力获取地区影响力的中国是强大的,但对朝鲜而言,这不是它想要的。朝鲜想要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并吸引各国关注与正视朝鲜问题。”

朝鲜与俄罗斯深化合作 是否改变中朝关系?

今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平壤并与金正恩会晤,双方共同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该条约规定,一旦一方陷入战争或遭遇入侵,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这一条约引发外界的猜测,朝鲜向俄罗斯靠拢并逐渐背离中国是否已成为趋势。

对此,奥尔塔认为,中朝目前的互动虽然较为冷淡,但并不代表两国关系进入低点。目前,中国仍在观望是否与朝鲜及俄罗斯加深联盟互动:“中国目前对三国联盟感到犹豫,它想观望一下乌俄情势的变化。……如今,朝鲜非常关注俄罗斯,而中国担心朝鲜会采取冒然行动,进而损害中国对印太地区的安全保证。”

车辆行经辽宁省丹东市新鸭绿江大桥附近的公路,此桥联结了中国的丹东市与朝鲜的新義州市。(路透社资料图片)
车辆行经辽宁省丹东市新鸭绿江大桥附近的公路,此桥联结了中国的丹东市与朝鲜的新義州市。(路透社资料图片)

韩国庆熙大学中国研究教授朱宰佑(Choo Jae-woo)也告诉本台记者,尽管中国近期遣返朝鲜劳工,以及中朝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缺乏互动等个别事件会被外界解读为两方关系出现破裂的迹象,但从历史的结构性脉络来看,这些个别事件未必代表两国关系恶化。

朱宰佑说:“除了普京,没有其他俄罗斯领导人访问过朝鲜。而普京两次访问,分别是2000年和2024年。在2018年至2019年之间,朝中领导人举行了5次峰会。今年,赵乐际访问朝鲜并与金正恩会谈。此外,今年3月,朝鲜官员金成男(Kim Song-nam)访问中国,也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中国外长王毅等高级官员的热情接待。”

朱宰佑同时指出,如今中朝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将改善美中关系置于优先地位,以应对其自身的经济挑战。根据过去的经验,中俄朝三方关系始终会根据战略利益的变化而调整。他表示:“在美国总统大选后,朝中关系可能再次变得紧密。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历史背景,来理解这三国的关系。”

除此之外,外界也担心朝鲜可能会鉴于俄罗斯的支持以及中国的冷淡态度,继续发展其核武军力,并通过采取日趋冒险的行动进行威胁性外交。然而,朱宰佑则持有不同的看法:“首先,对朝鲜而言,核武是一项关乎主权的议题,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干涉或影响。其次,平壤与中俄的互动是基于战略考量,这是一项暂时性的外交策略,以最大化其自身利益。”

朱宰佑进一步指出,中俄两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已有转变:“朝鲜已经被中俄视为事实上的核国家……,它们已经暗示朝鲜无核化的责任在于美国和朝鲜双方之间的对话。……两国对于推动朝鲜无核化不再关心,因为基于当前朝鲜的核武状态,它们认为已没有更多可采取的措施。”

疫情过后 中朝贸易未恢复至往日水平

另一方面,中朝两国间的贸易量也是判定两国关系冷热的重要指标之一。自两国于1949年建交以来,中国便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援助提供者。长期而言,朝鲜仰赖中国的经济协助以维持生计,而中国则依靠金氏政权作为与美国盟友韩国的屏障,并在朝鲜半岛对抗美国的影响力。

中国海关总署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与朝鲜的进出口贸易额最高是在2016年,达到373亿元人民币。而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1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额降至仅为19亿元人民币。疫情过后,两国贸易逐渐复苏,回升至161亿元人民币,但只是接近2018年的水平。

资料图:一名妇女骑着脚踏车经过紧邻朝鲜的辽宁省丹东市区,路旁的招牌显示一家与朝鲜贸易的公司。(路透社资料图片)
资料图:一名妇女骑着脚踏车经过紧邻朝鲜的辽宁省丹东市区,路旁的招牌显示一家与朝鲜贸易的公司。(路透社资料图片)

同时,在2023年的贸易商品中,中国主要从朝鲜进口的产品包括假发制品(57.3%)以及钢铁和钨、钼等金属矿产(23%)。其中,假发制品是由中国将原材料运送至朝鲜后,进行再加工而成。而中国主要向朝鲜出口的商品则包括服饰(29.3%)、化工品(27.6%)以及粮食(21.1%)等。

朱宰佑就此指出,对朝鲜而言,其首要目标是确保粮食、日常用品和能源的供应:“朝鲜的短期目标是从俄罗斯和中国获得尽可能多的物资,以维持其经济不至于崩溃或停滞。……中国与俄罗斯不会公开撤销对朝鲜的制裁,因为这会对西方国家增加不必要的刺激。它们已经找到绕过制裁的办法,维持朝鲜经济和日常生活一定程度的稳定,这足以防止其政权彻底崩溃。”

朱宰佑还谈到,如今中国对朝鲜的优先事项有三:“首先,是确保朝鲜政权的稳定。其次,是不让紧张局势升级,不过一定程度的升级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合理化中朝间的联盟关系。第三,是保持朝鲜的足够强大,以维持该地区的力量平衡。……只要金氏政权在位,就可以避免更多混乱。”

不过,奥尔塔也指出,目前中朝两国的贸易量尚未恢复至2016年的水平,这凸显了中国在寻求经济复苏过程中,正在权衡与西方国家和朝鲜之间的关系:“中、日、韩近期相当关注经济上可能的合作。对中国而言,它会考量相比朝鲜为区域稳定的负面影响,或许专注于与日韩两国持续、稳定的合作更具潜力。”

记者:唐缘媛 责编:何平 网编: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