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战争在中文世界引发强烈关注。近日不少中国网友不满德国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到德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留言批评,还有人将对哈马斯进行武力还击的以色列比拟为纳粹。但这种类比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中国网友的留言显然激怒了德国驻华大使馆。大使馆周二(10月24日)在官微发文回应说,德国经历过纳粹主义肆虐的年代,深知纳粹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随意地称呼别人为纳粹只会暴露自己的愚蠢。文章在最后斥责说,那些处心积虑地将以色列国旗与纳粹符号相结合的人,不是无知的蠢货,就是无耻的混蛋。
德国大使馆这一稍显激烈的发言凸显出中文圈对以哈冲突的巨大争议。

《环球时报》原主编胡锡进周一发微博,指责德国使馆“破防并失态了”,并说,“对有些中国网民的表达方式可以争议,因为双方的价值观和立场就不一样。但是德国使馆这样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撒泼,骂部分中国网民‘蠢货’‘混蛋’,表现出的是该使馆一种集体不文明,缺教养,他们这样做拉低的是德国的国格。”
胡锡进没有提及的是,为什么德国使馆会如此愤怒?中国网民将以色列与纳粹相提并论是否妥当?
纳粹是种族灭绝 与以色列清除哈马斯恐怖主义毫无可比性
哈马斯组织在10月7日发动对以色列的突袭,杀害1400人并绑架约200名不同国籍的人质,受到广泛谴责。而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区展开对哈马斯组织的战争还击行为,也造成平民死伤。据联合国网站的数据,到周一(10月23日)为止,本轮以哈冲突已经造成超过6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和1400以色列人死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在周二(10月24日)公布,以哈冲突在加沙地带已经造成2360名儿童死亡,另有超过5000名儿童受伤。
尤其是儿童的伤亡在中文网络上引起了不少争议。在微博相关贴文下,有人回帖说,以色列专门伤害无辜儿童;还有人说,以色列严重违反多条国际法,不可辩驳,造成严重后果。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人说出了以色列军队的行为是纳粹。
但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中国、香港和台湾研究主任王亚秋对本台分析说,中文社媒上的这些说法是偏颇的,“这(以色列)跟纳粹的行为是毫无可比性的。”她强调,纳粹的行为是种族灭绝,其背后是种族主义,跟以色列是两回事,“对以色列来说,他是要保护自己的公民,要清除哈马斯。”
据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的网页介绍,纳粹这种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1930年代的欧洲兴起,由德国纳粹党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制定并阐明了后来称为纳粹主义的思想。希特勒和纳粹借鉴了 19 世纪晚期德国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思想,认为德国“雅利安人”是优等种族群体,他们有权利和义务征服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因此在二战其间,包括犹太人、罗姆人(吉卜赛人)、残疾人、波兰人、苏联战俘和非洲裔德国人等等都在被清除之列,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以犹太人为主要对象的种族大屠杀。
现在历史学界公认的数字是,在二战期间,有大约六百万犹太人被纳粹谋杀。在最知名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大批犹太人被以各种残忍的手段虐待致死,包括关毒气室。
但从目前以哈冲突的各种消息看,显然并不存在涉及种族灭绝的行为。目前身在纽约的中国回族穆斯林马聚就此分析说,“中国大陆网民说以色列是不是纳粹行径,这是要有一个标准的;以色列是不是在这样干,这需要一个标准,还需要详尽的事实证明,并不是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伊利夏提则指出,要注意区分这场冲突中双方行为的不同性质。他认为,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目标就是平民,“哈马斯对以色列平民的攻击,情况是他知道面前是一个孩子,他居然可以拿起枪对这个孩子的脑袋开枪,这个没法比。”
实际上,在联合国的网页上,联合国人权专家已经明确谴责了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我们明确谴责哈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在以色列屠杀平民和劫持人质的行为,这些都是针对平民的暴行。”

中国官媒的引导
但目前中文网络上,似乎有一边倒批评以色列战争行为的趋势。王亚秋分析说,这可能还是受到了中国政府、官媒的引导,“10月7日(哈马斯)恐怖行为之后,中国政府没有对其予以谴责,就直接说你们双方要停火。还有你看中文(官方)媒体的报道,都是偏向于说以色列在不停轰炸,多少巴勒斯坦人死了等等,所以我觉得民意也跟媒体的这种宣传是一致的。”
马聚也认为,中文网络民意在很大程度上被官媒扭曲了,“中国的网络语言,或者是中国社会中出现的挺哪一方或不挺哪一方的言论,实际上都是‘新青年运动’,所谓新青年运动是指新闻联播青年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1992年与以色列建交以来,长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今年7月,中国官媒“中国日报网”在介绍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时,还提到中以两国的友好情谊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中国在上海庇护了一部分逃避纳粹迫害的欧洲犹太人。但现在中国政府和官媒却似乎在朝着不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马聚分析说,中国政府有倾向性的宣传以及相关的网络民意并不是站在人道主义的一方或生命的一方,而是站在了现实利益的一方,“他们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共产党的续命,从交易的立场来采取他们的立场和表达言论”。他强调,这些宣传和民意表达与中国外长王毅在以哈冲突上的表态一样, 只强调支持巴勒斯坦民众的基本权利,以及两国方案,却不谴责哈马斯的 恐怖主义行为。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乔纳森-富尔顿(Jonathan Fulton)分析说,中国政府的这种态度表明他们把以哈冲突视为 "面对美国得分的机会",他们可能是希望在面临国际社会指控其对维吾尔穆斯林实施“种族灭绝”之际赢得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并且中国政府在中东的主要利益仍然是经济利益,因为中国严重依赖石油进口。
记者:王允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