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 北斗和GPS孰优孰劣?

6月23日,中国成功发射了本国制造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中的最后一颗卫星,这使得中国的北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完成星座部署。这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定位系统的独立发展。然而,美国成熟的GPS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似乎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随着这颗卫星的升空,北斗系统的30颗卫星全部就位,可以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European Union's Galileo)并驾齐驱。

据法新社报道,为保证中国军事通讯网络的安全和防止信息意外中断,中方已在该项目上耗资一百亿美元。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说,“这是来自中国的一笔巨额投资,使中国独立于美国和欧洲体系。”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称,“北斗三号”在宽带、通讯兼容,尤其是准确性上都比上一代有很大的提升,这是中国“太空计划的又一个里程碑。”但澳大利亚航天工程研究中心的邓普斯特主任 (Andrew Dempster)表示,因为“北斗”的设计比GPS系统晚了几十年,所以它可以取长补短。

相比较已经成熟的GPS等定位导航系统,“北斗”仍有许多问题。例如美国太空系统分析师克特帕尔默(Carter Palmer)就对“北斗“的可靠性产生疑问。而且,法新社报道称,由于美国反对其它国家与中国军方的密切合作,而“北斗”系统的设计又主要依赖于中国军方,导致该系统的建设过程缺乏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合作,透明度低。

不仅如此,“北斗”在此次发射前,也出现一系列技术问题,这更让人对该系统产生担忧。据《大公报》的记述,该卫星的发射由最初计划的五月推迟到六月。后又因为在临发射前,发现技术问题,将上周计划的发射时间调整为本周。

麦克道威尔说,虽然“北斗”在准确性方面相对优秀,但如果想取代美国的GPS导航系统,成为全球主要的地理定位系统,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认为,中国想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间代替GPS,都是不可能的。

记者:艾思乐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